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特别报道:大国重教

16.12.2015  16:24

  2015年3月16日,晚上7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

  “中国一直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稳坐在白色沙发里的习近平,对福斯特说。

  就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年不变的“教育优先发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促进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这一度引起教育界人士一阵惶恐:教育优先发展过时了?

  此刻,这句看似寻常的外交场合的表态,让很多人听出了悬石落地之音。

  “优先发展”,是中国政府颁布的面向2020年教育规划纲要20个字工作方针之首。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民间,从全社会到教育系统,这4个字犹如马力十足的引擎,牵引着大国教育,开向未来。

   “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现实观照

  影响一个时代的口号,正从墙上走下来,走进学校,走进教学点,走进教室……

  2013年9月25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讲话。

  “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这既是他作为大国首脑向世界的庄严宣誓,也是他不忘初心的教育誓言。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福建宁德。习近平任地委书记时,闽东还是贫困地区,各项事业都需要大开发、都需要大投入,对于各方面尚在起步的地方政府来说,若是对教育事业投入多点儿,别的地方财力就会吃紧。但习近平看得更远:“办教育,要舍得花时间,舍得花精力,舍得下本钱。”

  古人云“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展开历史的卷轴,从孟子所说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到为“庠序之教”,从“官学私学”到“九年义务制教育”,“重教崇文”的精神基因深深标记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我清晰记得,当年来这里为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选址时,正是冬末春初时节,不曾想到,希望工程第一粒种子在大别山深处的冻土里,破土成长为今天这样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2014年初冬,安徽省金寨希望小学建校25周年,校长陈德武收到了一封从中南海寄来的信,署名李克强。那是一段往事。1990年冬末春初,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李克强带领一行人来到金寨,为第一所希望小学实地考察踩点。

  “这么多年,你们锲而不舍践行一个朴素理想:让每个孩子不再因为贫穷而失去课堂。这也是政府的职责所系,我们的努力殊途同归。”信中,李克强写道。

  漫步农村,墙垒上,依稀可见曾经用红漆刷的标语,“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这句朴素的口号,曾经响彻南北,从西部雪域高原到东部海岛渔村,从西南边境国门学校到最北端北极村村小,从戈壁大漠里的校园到崇山峻岭里的教学点,这14个字,是整个华夏民族从教育中求出的最大公约数。

  进入新千年,人们抬头,看到远处的历史道标——现代化,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近,这曾是几代中国人胼手胝足、夙兴夜寐、孜孜以求的宏愿。

  2010年两会期间,时任国务委员的刘延东在与河南团代表交流时说:“要实现现代化,教育要适度超前,教育要为现代化做好人才的准备。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是教育的保障,在财政支出方面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地位,要向不发达地区予以倾斜,促进教育公平。”

  这年7月,教育规划纲要在举国关注中颁布并实施,这是新千年中国教育的一次“世纪行动”。它不仅指明了未来10年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国家意志进一步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也让华夏民族对教育的初心重新萌动。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不到3个月,国务院将纲要确定的任务分解为190项,分别由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等11个部门牵头,49个部门参与,逐项予以落实。根据任务分工方案,相关部门既科学分工、各司其职,又协调合作、勠力同心。

  当了10年教育厅长,程艺印象最深的是2010年省里召开的高规格教育工作会议。会上,时任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的一席话,至今让程艺记忆犹新:教育投入要做大账、活账、长远账,宁可其他方面紧一点儿,也要努力增加教育投入,依法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高于财政支出增长。

  5年之后,教育生态焕然一新。各地涌现出的“教育书记”“教育市长”以及遍及全国的教育“一把手工程”,让教育成了政府优先发展的“政绩工程”,更成了老百姓的“幸福工程”。

  决策层“谋局”,各级政府“谋事”

  将镜头拉到5年前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一所农村学校的操场。跑道上,几座老坟显得颇为扎眼,体育锻炼时,胆小的学生更是发怵不敢靠近。围绕着迁坟的事,历任校长没少花心思,各方协商却一直无果。

  如今,这几个坟头被列入“辖区内中小学多年来存在的问题需要乡镇、办事处解决而一直未能解决的”范围,如果这几座老坟当年仍不能迁出校园,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教育考核将被确定为不合格。在镇党委书记、镇长的高度重视下,困扰学校多年的老大难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在文件里、报告里、讲话里时常被提及的“教育优先发展”,也经历了由“被动语态”到“主动语态”的转变。“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口号,正从墙上走下来,走进学校,走进教学点,走进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