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迎接全省两会专题报道 敢啃医改“硬骨头”提升群众“满意度”

03.01.2018  19:02

检验改革成效,当然要看百姓的感受。医改就是要让老百姓体会到“获得感”。

为了让广大群众享受更多医改红利,我省综合医改工作敢涉险急滩,敢啃“硬骨头”,正在以真真实实的“付出度”,不断提升着群众的“满意度”。

推进医联体建设构建有序就医秩序

走进西宁市城中区总寨镇卫生院中医馆,古色古香的中式装饰、触目可见的中医经络图和中医五行学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古代大医馆中。虽然中医馆面积不大,但却拥有中医康复室、中医诊疗室、中医保健宣教室、中医理疗室等特色科室,同时还打造了中医文化长廊及中药材展示柜,营造出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让人完全不敢相信身处的只是一个乡镇的卫生院。

通过医联体运行模式,总寨镇卫生院与青海仁济医院、省交通医院、青海心脑血管专科医院落实专家下沉制度,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并通过信息互通共享,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下基层、进社区,以中医药良好的疗效和特色的康复理疗服务吸引居民,显著改善居民的基层中医药就医体验。如今,总寨镇卫生院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及中医治未病、中医养生、保健、康复理疗等特色和优势,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我省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优质资源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少、能力低、水平差,严重制约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

基于这一现状,我省综合医改向整合资源要效率,发挥大医院“龙头”作用,精准帮扶基层医疗机构,加速构建分级诊疗制度,通过“以大带小”的医联体,整体提升基层机构服务能力,为均衡和优化利用医疗资源、引导患者有序就医,提供了重要路径和可能的探索。

我省从2015年起就着手组建医联体,制定出台了《青海省构建医疗联合体指导意见》,以省级医院为龙头,组建了3个省级区域医联体和儿科、妇产科学科联合体和妇幼健康服务3个学科联合体,各地分别探索组建不同形式的医联体工作,西宁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组建了紧密型医联体,积极构建“没有围墙”的医院。2017年制定了《青海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方案》,全面推开医联体建设。

家住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张生芳,因为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县医院接受初步治疗后,一天内就转院到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就医。她有点不敢相信:“没有挂号,医院就提前准备了床位,没想到现在看病这么方便!”

截至目前,全省共组建89个医联体。由省级医院牵头,共组建17个医联体,包括2个省级区域医联体,2个中、藏医民族医医联体,7个专科联盟,5个诊疗中心,1个胸痛中心,覆盖14所省级公立医院、2所民营医院、3所军警医院,省级三级医院已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市(州)级共组建16个医联体,覆盖18所市(州)级公立医院;县级共组建56个县域医共体,覆盖74家县级医院、50家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机构、339家基层医疗机构。

我省医联体内上级医院下派到基层医务人员6242人次,开展带教手术1068多次,开展远程医疗病例1736例;基层上转至上级医院患者89753人,上级医院下转到基层康复治疗等患者20801人……医联体建设引导资源分布重心下移,着力打造新型农牧区卫生服务三级网,初步实现“强县、活乡、稳村”目标。

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切实保障人民健康服务需求

家住西宁市七一路的张大爷在医院为老伴开了10盒血栓心脉宁胶囊,共花费298元。这种药在公立医院改革前,每盒为34.27元,此次共节省了44.7元。张大爷非常高兴,说像他们这样需要常年服药的慢性病人,特别支持医改,可以节省不少钱。

如今,在医院窗口取药的患者均可以享受药品“零差价”待遇。

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改的重中之重。改革中,我省以破除以药补医、回归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为出发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为落脚点,分别于2012年、2015年、2016年全面推开县级、市(州)级、省级公立医院(含部队、武警和行业、企业医院)改革,实现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覆盖。在2016年度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考核中,我省位列全国31个省份第3名。

2017年,我省安排各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补助资金3.26亿元,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社会评价积极、群众感受实在。全面破除以药补医,实行零差率销售,实现了全覆盖。取消加成后的减收部分通过财政合理补助、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平移、医院降低运行成本三个渠道进行补偿,进一步打牢了公立医院公益性基础。

“旧有的‘以药养医’机制下,易诱发‘大处方’、使用‘高价药’等倾向,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公立医院运行补偿机制,解决医疗服务价格结构性矛盾,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让医院从‘以药养医’转向‘以技补医’,真正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省医改办负责人如是说。

黄南藏族自治州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制定了《黄南州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州人民医院、尖扎县人民医院、尖扎县藏医院、泽库县人民医院、泽库县藏医院等将医疗收入结余的20%至40%纳入到薪酬制度改革绩效总量,将医务人员薪酬收入与医疗服务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成本控制、群众满意度等挂钩,探索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医务人员绩效收入由原来改革前的350元/月提高到1857元/月,极大程度地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我省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推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制定了《青海省关于开展公立医院薪酬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2017年6月起在西宁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开展试点工作。出台《青海省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方案》,突出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把医改的导向体现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回归公益性。

藏医药在我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广泛而扎实的群众基础。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地处玛域草原,当地群众绝大多数看病都喜欢看藏医。这个县积极开展中藏医“治未病”工程,充分发挥藏医药技术在预防保健、康复服务和预防常见病、多发病方面的特色优势,全县7所乡镇卫生院及部分村卫生室都提供藏医药服务,藏药品种达100多种,使用率在80%以上,当地牧民群众非常认可藏医药服务的简、便、验、廉。

2017年,我省进一步推进公立中(藏蒙)医医院综合改革。除中药饮片外的药品和医用耗材全部取消加成,民族医医疗服务项目由现行的76项增加到348项。不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藏)医馆建设,截至目前已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藏)医馆400个,社区、乡镇和行政村中(藏蒙)医药服务提供率分别达到100%、90.1%和75.2%,中藏医药服务或中藏西医结合服务提供率不断提升。

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我省公立医院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巩固,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省医疗费用增长幅度由2012年的33.64%下降到6.71%,药占比由45%下降到30.75%,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群众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县级公立医院通过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引进人才、对口支援等手段,提高了县级公立医院对危急重症病人救治和部分重大、疑难疾病接诊、救治和转诊等能力,正逐步开展且完善了二级诊疗科目,为群众就近就医提供方便,目前我省95%的县县域内就诊率在80%以上,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记者快评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幸福与健康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追求。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五千年文明中,送幸福与送健康始终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一直的向往。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健康是幸福的前提和基础,无健康也就无幸福可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顺势而为、站高望远,响亮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号召,令每一个中华儿女为之振奋,更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医改仍然是热门话题,人们广泛关注,可以感受到人民群众、社会各界对医改的殷切期待。

全国和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旗帜鲜明地提出“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重要要求,将卫生与健康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

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特别是我省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综合医改试点省后,省委、省政府把深化医改作为增进人民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把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作为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的政治责任,牢牢盯住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这个关键,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在改革体制机制、补齐医改短板、破解难点症结等方面狠下功夫,推动医改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攻坚突破。

医生是看病的,不是卖药的;不是得了大病小病都需要去三级甲等医院挂最难挂的专家号看;所有的医疗服务一定是以患者为中心;医务人员也应该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这些都是常识,也是医改政策的导向。常识回来了,大家期待的满意度也就上来了。

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在推进医改过程中,我省从未因条件差而墨守成规、消极懈怠,从未因环境艰苦而安于现状、裹足不前,面对艰巨的改革任务,集中力量探索创新、攻坚克难。织密筑牢医疗保障网,有效缓解“看病贵”问题;打造立体化医疗服务体系,有效缓解“看病难”问题;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有效缓解“看病远”问题,实现了“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医疗机构得发展、党和政府得民心”的阶段性改革目标,初步走出了一条富有青海特色的欠发达地区医改成功之路。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我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群众需求作为医改的第一动力,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综合医改交出一份亮丽的阶段性成绩单,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李欣)

一线故事

家门口的全科医生团队

寒冬,室外气温已经达到零下十几摄氏度。踩着还没有化完的积雪,西宁市城中区沈家寨卫生院第一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医护人员出门了。沈家寨常住人口有6万余人,向他们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政策,将有意愿的人群纳入家庭医生服务范围,是沈家寨卫生院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这一年来的主要任务。

“你们来了,我心里就踏实啦!”一走进南川西路150号李树花老人的家,李树花便热情地拉住家庭医生赵莲渊和护士李婧的手。“老伴患有肺心病,卧床多年。家里所有的活儿基本都是我干,眼看着我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也越来越不如从前了。”李树花感激地说,“现在可好了!有了家庭医生,我和老伴的健康就有人管了,小毛病打个电话他们就赶过来了,方便。”

说话间,护士李婧打开了她的“百宝箱”——智能家庭医生平台系统,李树花和老伴的家庭医生签约信息、健康档案都在移动设备上显示出来。这“百宝箱”的神奇之处远不止于此,里面还放着各式各样的检测设备,“血糖、血压、血脂、血氧、心电图、胆固醇等37项身体数据都能通过这些设备检测出来,并保存在设备里,只要连上WiFi,这些数据就能立刻上传到青海省基本卫生管理信息系统,保证做到对签约对象健康状况的长期管理。”李婧边给李树花老人测心率边介绍。

沈家寨卫生院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通常由一名全科医生、一名护士和一名公卫医生组成,这样一来,家庭医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提升了。“居民身体上的小毛病我们都能处理,处理不了的问题我们可以走绿色通道,联系好医生和床位,第一时间把患者转到上级医院。”赵莲渊边治疗边说。

2017年以来,西宁市在开展以全科家庭责任医生健康团队服务、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和百姓药箱家庭健康服务为主的基层卫生“三家服务”模式工作基础上,探索建立以健康承包签约,贯通全科医生一体化服务新模式。

在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基础上,创新建立了“3+1+N”团队服务模式,以“3”为核心,夯实了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和社区护士为组合的团队基础;以“1”为桥梁,在团队中增加了1名上级医院临床专家,提高了团队服务的专业技术水平;以“N”为补充,吸收康复医师、保健医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药师、公共营养师、护理员(社工)等服务人员加入团队,满足了群众多元化的健康服务需求。以打包的形式为签约对象提供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设置医养结合包、中医康复包、高血压患者健康服务、糖尿病患者健康服务4大类服务包,积极开展个性化签约服务包。

截至目前,西宁市共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721个,签约常住居民103.7万人,签约率达44.32%,签约重点人群37.8万人,签约率达69.8%,设置个性化签约服务包170个,个性化和地方新增服务包签约28966人。“户户拥有家庭医生,人人享有优质服务”即将成为现实。(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