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青海主会场系列活动举行 集中展示我省非遗项目保护成果

09.06.2018  23:20
开幕式表演 开幕式上的精彩演出      花儿展演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朵海平 摄影报道) 2018年6月9日是我国第二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一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青海主会场系列活动在海南州共和县举行。集中展示了藏绣、彩粉坛城、唐卡等一批非遗项目及保护成果。

  此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由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和海南州人民政府主办,以“多彩非遗,美好生活”为主题,旨在通过活动,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独特作用,贯彻落实好《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青海高原上更好的弘扬和传承,为传统工艺振兴、乡村振兴建设注入文化活力,也为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广大非遗工作者、传承人、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参与下,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一批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抢救保护,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基本建立,传承人队伍不断壮大,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和“青海文化记忆工程”逐步推开,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稳步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丰硕。

藏棋 土族盘绣 

  当日,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藏族酒曲、土族安召、撒拉族民歌、回族宴席曲、蒙古族民歌、藏族夹棋、青海平弦、西宁贤孝、青海花儿等46个国家级、省级、州级非遗项目进行展演,各具风格的非遗项目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观赏。

  目前,我省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5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73项,省级非遗名录项目253项;国家级传承人88名,省级传承人209名。已批准设立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2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全省文化工作的新亮点,为“文化名省”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据记者了解,我省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黄南藏族自治州)、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果洛藏族自治州)和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设立,使我省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数量居全国首位,并已形成唐卡、泥塑、堆绣、石雕、藏绣、民族服饰等文化产业集聚区。

文化传承人  吸引群众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