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动力来自开放的新思维
前不久,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最近一个财年电商交易额突破3万亿元,有望成为全球最大零售平台……
这个消息在让很多人咋舌的同时,也在考验更多人的脑袋瓜。诚然,当今的世界有了灵活的新思维,正日渐几何倍数成长的互联网企业,似乎已经可以撇开传统行业惯性思维的创业套路,不用再挨家挨户上门推销,只要做好消费环节的第三方,做好网上操作流程、便捷物流服务、商家信誉甄别等等工作,就万事OK了。
其实不然,要想在一个新兴的领域中跟上队伍,再游刃有余,甚至独领风骚,都是需要更新思维的。有专家曾分析认为,依照消费者体验的升级进程,中国网购品类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波强势线上品类主要是消费者对体验需求要求低,产品标准化程度高的,如大家电,图书音像等;第二波为过渡性品类,消费者对于体验的需求增加,标准化程度高并且较易辨识真伪的,如化妆品、母婴用品等;第三波延伸品类为消费者体验要求高,产品标准化程度较低或较难辨识真伪的,如生鲜食品、酒类、手表珠宝等。
青海的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当部分刚刚入门的电商,还仅仅停留在第一、第二波认知阶段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业内的先行者奔着第三波,甚至正在逐渐成型的第四波而去,这就需要我们从事电子商务的部门、行业、专家有更超前的新思维,和更接地气儿的新招数。
认清我们电商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整体不高,电子商务基础薄弱,在资金、技术、人才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短板是最大的制约;本地电子商务平台较少,不容易形成在全国有知名度的“品牌”;物流配送仍是制约发展的“瓶颈”等,有助于我们扬长避短更快地接近目标。
发展中掣肘虽多,但是我们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可以绕行“死胡同”的弯道不少。劣势变优势的思维转变中,政府的大力引导、地方主要领导的全新认知、全社会支持电商发展的良好氛围都是必不可少的客观条件。
所幸的是,刚刚在本土成长起来的青海电商平台企业,已经在短时间的摸索中尝试着在“青海造”、“青海产”等方面大做文章。2014年5月,青海地方政府与京东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上线的“京东商城·大美青海馆”以“发现青海追寻大美”为主题,设置“生命之源、活力之魂、舌尖之悦、秘境之族、民族之韵”五大版块,全面展示青海特色产品、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成为既是汇聚青海特色商品的网络销售平台,又是展示青海形象的对外窗口;青海汉尧农副产品集团不仅在着力打造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的米、面、油等产品通过网络销售渠道业绩蒸蒸日上;青海省国家电子商务实体体验销售示范中心,聚集了青海60家龙头企业的上千种产品,青稞酒、菜籽油、面粉、枸杞、牛肉干、酸奶、民族手工艺品等青海名优特产品一应俱全。
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正在加紧搭建的天域昆仑电子商务基地平台中心,已与杭州阿里产业园企业形成战略合作,在线上与天猫医药形成第三方对接,线下与浙江九州医药连锁形成战略合作, “青海药”将通过大品牌电商拓展更广阔的市场。新思维的加快融入,创新手段的多方运用,相信会让青海省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目标尽早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