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的免费能否星火燎原?--新华社记者晨起探访沈阳免费早餐店
新华网沈阳1月22日电(记者汪伟、张逸飞、苏中千)“大姨,慢走!”“姑娘,你受累了。”“大爷,帮着传播这儿的好习惯。”……沈阳市一家免费早餐店门前,志愿者与进出市民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温暖的话语增加了冬季的温度。
免费早餐是由沈阳市一群志愿者借助沈阳市铁西区一家小饭店发起的。今年1月1日起每天早上7点至9点,向所有大众免费提供早餐,店主也是志愿者。
沈阳冬天的早晨仍是漆黑一片,寒风刺骨,街上很少行人。21日,记者4点半从家走,一路摸索,找到免费早餐店时已过了5点,远远看到小店内黄色的灯光包裹在寂静的寒夜里。
“别采访我,我也在活动中受益。”店内志愿者潘红的口气中透露出一股暖暖的感恩味道。志愿者王丹不到6点就带着放寒假的孩子来到饭店做义工,“一开始孩子抱怨不愿来,几天下来就不一样,让孩子懂得为他人服务是我的收获。”感恩可以传递,63岁环卫工刘理竟说:“4点多出门,过去很少能吃上热饭,在这不仅有热饭吃,还受人尊敬,哪能不好好干活?”
记者走出店外,随着曙光初露,小店门前开始排起长队,等待中陌生的市民亲切地拉着家常。维持秩序的志愿者张英俊说:“市民间越来越冷漠,免费早餐拉近了大家的距离。”说话间,张英俊不时提醒排队人群要遵守秩序,每一次提醒前都要向对方深鞠90度的躬,这极具诚意的一躬吸引了排队人感动的目光,长达10余米的队伍很少有人插队,一些人还主动维持秩序。
回到店内,眼前的一幕再次触动了记者,一位将要吃完早餐的老大爷用剩余的小块馒头蹭完盘底后放入嘴中,而一些常来吃早餐的市民也用同样的动作影响着他人。发起人之一韩英植说,免费早餐启动时有过浪费问题,志愿者以这样一种方式感化了很多人,慢慢形成习惯。
记者了解到,免费早餐并非沈阳独有。2013年,山东济南城管部门通过联合爱心酒店等方式给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在兰州,为解决环卫工人、留守儿童、孤儿、孤寡老人吃早餐难的问题,由市工商总会发起,甘肃亚太慈善基金会出资,于2014年3月在兰州市开办两家慈善早餐店,每天提供免费营养早餐800余份;同样在2014年,吉林省吉林市的年轻人黄南和他的伙伴们每天清晨4点左右就起来忙活,为附近的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
与其他城市不同的是,沈阳这家店没有对免费用餐人群做限定,因此早餐店每天都会迎来数百名食客,还有递增趋势。以一个客人一元成本计算也需要巨大的日常开支。潘红说:“免费早餐的资金来自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免费不限定门槛,是因为我们的初衷不仅是献爱心,更重要的是传递谦让、友爱、互助等传统美德。我们相信这种行为一定会得到社会的承认,这样的店也会越来越多。”
尽管志愿者的初衷是美好的,但记者看到的另一幕却给这冬日里的温暖带来了丝丝寒意。接近上午9时,小店门前的队伍依然长达十余米。为了不影响小店白天的营业,志愿者开始劝说后来的市民改日再来。记者发现,尽管志愿者一再鞠躬,还是有人不听建议,有的一再强调不差一人,有的因为吃不上甚至质疑免费早餐是在作秀。
随着吃免费早餐的人越来越多,资金怎么办?社会上捐助的资金该如何管理?冬日里的免费早餐到底能温暖多久成了人们关心的话题。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思宁表示,沈阳志愿者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但若想让这种正能量持续传播还要社会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首先,免费早餐在起步初期,资金和空间有限,社会要给这一行为留下足够的发展时间和空间,一些家庭条件允许的市民多做一些义工,少分享一些资源。其次,这样的行为需要社会善款的支持,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捐助涌向这里,志愿者队伍在记录好账目的同时也要向社会公开,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走得更远。
张思宁说,事实上无需争论这样的义举能走多远,只要做就是对社会有意义。无论是否限定人群,无论能否坚持,全国越来越多的免费早餐店已经说明爱心从星星之火逐渐成燎原之势。
济南8千名环卫工吃上免费早餐 “五险”待遇将全覆盖
高校奖励早起大学生免费享用大师掌勺早餐
青春派,炫精彩。扫一扫,带走新华炫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