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民计民生总关情 幸福指数步步高

16.01.2018  23:11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李欣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问题办事情都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加快富民步伐,用心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引导各族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让人民群众有更强的获得感幸福感!”

  虽然已经时隔半年之久,但省委书记王国生在第十三次党代会上铿锵有力的话语依旧让这个寒冬充满暖意。

  我们也的的确确体会到了民生保障的暖流泉涌不息:全省75%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事业,新增就业持续增加,藏区所有学生和西宁、海东贫困家庭学生实现15年免费教育,城乡近三分之一人口改善了住房条件,减贫人口近百万,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5%,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完善,养老、医疗、低保等基本实现全覆盖……我省民生保障正在从低水平广覆盖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迈进,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有了新的提高。

  施政所向 让社会更有温暖感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这是省委、省政府今年年初向全省各族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青海发展基础薄弱,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面积占比都在高位,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事关全局的工作。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注民生、顺应民心、体现民力,既坚持以小财政办大民生,从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紧盯民生领域新变化新问题,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短板;又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现实条件,

  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合理引导预期,使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惠及各族群众,让民生民心民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通过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顶层设计、决策部署、制度安排,一系列文件陆续出台、一项项饱含温度的举措,回应着群众的“民生关切”,也不断抬升着民生底线新刻度。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1+8+10”组合拳,创新扶贫机制,继续输血、强化造血、防止失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组织易地扶贫搬迁,因地制宜发展后续产业;

  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城乡“两后生”劳动技能培训计划和去产能分流职工再培训计划,狠抓特色劳务品牌打造,鼓励引导农牧区劳动力有序转移;

  坚持发展经济与增加收入并重,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依法保护增加财产性、经营性收入,更好地体现了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启动实施学前教育第三期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实施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程,落实15年免费教育政策,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高职院校与产业园区有效对接,不断提升高校学科建设水平;

  加大健康青海建设力度,全面落实综合医改试点各项重点任务,探索医养结合发展模式,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压力;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导全民阅读,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改造提升一批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服务中心,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

  一笔笔真金白银按时拨付,一项项民生工程顺利实施,构筑起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

  顺应民意 让百姓有真切的幸福感

  民生不是谋求政绩的幌子,而是实实在在的良心活儿。我省从群众需求出发,用好政绩考核这个“指挥棒”,实实在在的财政投入,务求实效的考核指向,利民为本的统筹安排,让政府的“答卷”跟百姓获得感“对标”。

  2017年以来,我省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继续将财政支出的75%以上用于民生,民生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下达资金56.11亿元,支持完成涉及城乡养老、低保等13项民生调标政策全面落实,许多民生指标走在西部乃至全国前列,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加快补齐。

  我省同时全力支持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快补齐民生短板。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实施了教育、文化、卫生等一批重点民生建设项目,支持平安与振兴工程、支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全省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调整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人均标准高出国家标准70元;开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文化进村入户”、流动文化车配发、农(牧)家书屋、卫星数字书屋等工程,惠及群众200万余人次;全省各地筛查体检近200万人,为近千名包虫病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全部给予免费药物治疗;取消义务教育学校社会实践及校外活动收费项目,提高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新建及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将高龄补贴月人均标准提高20元,新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医养融合服务机构;实施5.6万户棚户区改造和6万户农牧区危旧房改造项目……

  免除、提高、新建、解决……我省正不断用一项项行动来注解民生发展的新变化,给人民以满满的信心和向上的力量。

  惠民富民 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从全面温饱到营养健身,从遮风避雨到宜居环保,从对清新空气的呼唤,到对公平正义的期盼,民生的含义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而不断扩充,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判断标准也越来越高。

  省委、省政府敏锐地认识到,只有以更加务实、更加有力的民生工作予以呼应,才能落实好共享发展的根本要求。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推进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到2020年实现15年免费教育全覆盖;实施健康提速行动,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民族医药振兴发展,全面推进地方病防控工作,2020年前实现全省包虫病筛查和治疗全覆盖,重点地区流行势头基本遏制;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统筹推进扶老、救孤、优抚等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以扩大受益和完善功能为重点,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使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实施就业促进行动,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导大学生、家长、社会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各类人群充分就业……

  民计民生总关情,让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省委、省政府的民生情怀,让全省人民触摸到可以期许的美好生活。

两会特刊:倾力补短板 书写青海民生更加温暖答卷
   今日视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人民政府
两会特刊:倾力补短板 书写青海民生更加温暖答卷
今日视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厅
代表委员议政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省长王建军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建设厅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重点工作任务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为决胜全面小康强基固本。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