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果洛样本”
民族团结进军营。张浩摄
民族团结进社区。张浩摄
民族团结进工地。张浩摄
在果洛藏族自治州辽阔的大地上,一边是巍峨壮丽的阿尼玛卿雪山,一边是连绵起伏的牧场草原。总面积达7.6万平方公里的区域,成为果洛州20万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这片土地上生活着藏族、汉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91.87%,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使各族群众结下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兄弟情谊。
伴随着锐意前行的脚步,果洛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强劲东风,吹遍果洛大地,人们惊奇地发现,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在各个领域开花结果,给这片曾经发展滞后的藏区带来了由内而外的巨变,一条富有果洛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伴着遍开藏区的格桑花,吐露出一派芬芳。
近年来,果洛藏族自治州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为统领,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全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积极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社会氛围,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成效显著,展现出一幅蒸蒸日上的美好图景。本报记者张浩摄
全民环保,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抓手”
素有黄河源头之称的玛多县,黄河水跳动着一个个团结向上的吉祥音符。民族团结在这里奏响了幸福的华章。
在玛多县扎陵湖畔的擦泽村,每天天色渐亮,村口便热闹起来了,村里的生态管护队将出发巡护草原进行生态环保行动。生态管护员索俄介绍,擦泽村土地面积649平方千米,牧民日常巡护的面积占全村总面积的74%,而村里共有102户312人,已加入生态管护员队伍的有92人。这样大的面积,巡护和进行生态环保行动量可想而知,但现在,村里人人都是生态环保的参与者。
原来,玛多县依托全县生态管护员覆盖面广,群众基础好的有利条件和优势,充分调动并发挥优势,全面推进“六位一体”管理模式,生态管护员带动牧民群众全民参与环保行动,无形中凝聚了民心,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在黄河源头“扎根”。而换来的,便是幸福的生活。
就拿擦泽村来说,在以前盲目攀比、铺张浪费、酗酒赌博等现象屡见不鲜,但现在以生态环保为抓手,有针对性地开展“团结致富、摒除陋习”等教育活动,指导牧民理财算账,给他们出点子致富。如今的擦泽村,群众生活陋习改变,收入显著增长,环保意识增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在每年能超过万元。
在玛多县玛查理镇玛查理新村,全民参与生态环保,在各类环保行动中交流交融、互助友爱组成了一个团结的大家庭。村委班子也结合实际,凭借着政府的惠民政策和牧民群众团结向上的热情,积极发展致富产业,依托合作社,生产酥油、曲拉、酸奶、藏式点心等,牧民群众入社率达90%,人均每年增收1000余元。如今,玛查理村是一个“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的“团结村”。
玛查理村村委会主任才让加说:“越是艰苦的环境我们越要发出民族团结的光芒,党把好政策一个接一个地给我们,让我们过上好日子,因此我们更应该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永远跟党走,永远感恩党,团结起来谋幸福。”
而玛多县以人人参与生态环保为抓手,让民族团结和保护环境的理念深入人心的生动实践在果洛州也只是一个缩影。
果洛州地处三江源腹地,全州各地区通过开展各类环保行动,全面促进各民族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使得“三个离不开”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让各族干部群众倍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也使得民族团结的汩汩清泉在果洛大地流淌,派生出盎然生机和无限希望。
文化体育,铸就民族团结进步的“高地”
糌粑羊肉、青稞美酒。8月8日的达日县各族群众手捧洁白的哈达,在欢快的歌曲中,笑迎远方的客人……为期5天的青海省首届“民族团结进步杯”少数民族传统赛马邀请赛暨第三届格萨尔狮龙宫殿文化艺术节在达日县隆重开幕。
鲜艳的五星红旗以葱郁的苍山为背景,在一片沸腾的草原上空飘扬。人们席地而坐,高声放歌,处处欢声笑语。5天的活动,专场文艺演出、赛马、赛牛、射箭、旅游观光等传统体育项目及格萨尔说唱演出、服饰表演等文化交流活动相继呈现,整个活动以文化为引领,成为各族干部群众手挽手、心连心、求发展、谋福祉的情感桥梁和纽带。而像这样的文化艺术与体育相结合的活动,已经在全州范围内铺开,为各族干部群众的凝心聚力激发了活力,注入了不竭资源。
今年以来,果洛州各地相继举办了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创建活动,“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阔步奔小康”2018大武地区元旦环城赛、果洛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迎元宵灯展篝火晚会、国家级非遗项目“青海马背藏戏”格萨尔剧展演活动和“民族团结进步新春杯”篮球赛等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相继举办。
一系列的活动铸就了民族团结精神高地,展示了果洛深邃、悠久的文化艺术,展现果洛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团结奋进、共建美好家园的精神风貌。
在果洛草原上,经常性地开展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演讲征文、文艺表演、以案说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系列创建活动,不仅营造了全州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满足了各族干部群众的文化需求,同时也展现了果洛州的各族儿女相亲相爱,相互团结,共创和谐,同心同德,共建小康的坚定决心。
果洛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路趋向纵深、越走越宽。今年,果洛州相继组织开办《格萨尔》史诗说唱艺术电视栏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成果暨传统手工艺品集中展示、《格萨尔》史诗童声合唱团展演等活动,努力建设精神文化高地,全面增进了各族干部群众的凝聚力。
创新宣传,播撒民族团结进步的“火种”
今年8月初,甘德县典型事迹巡回宣讲团第二轮宣讲开始了。宣讲中,宣传干事宣讲了岗龙乡牧民西子几十年如一日孝老爱亲、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感人事迹,让聆听宣讲的群众深受教育和启发。退休干部才利还宣讲了甘德县近40年社会、经济、民生发生的变化,告诉大家只要我们各族干部群众团结起来,依靠党和政府努力奋斗,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宣讲团团长任国忠说:“典型事迹巡回宣讲旨在通过讲我们身边的榜样,让大家知典型、学典型,形成孝老爱幼、团结和谐的良好风气。”
久治县共有5乡1镇,全县农牧民群众分布在山区草原各个角落,居住十分零散,所以民族团结在这里尤为重要。
为实现党的声音“无障碍”传递,致富信息“无缝隙”对接,服务群众“无距离”阻隔,久治县宣传部因地制宜组建了一支牧区“红旗宣讲小分队”,走遍山谷草原、深入牧圈帐篷,用本地本土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实例、生动形象的方式,向牧区党员群众宣讲党的方针政策、惠民工程、法律法规、民族团结等,打通了宣讲“最后一公里”。
如今,达日县、班玛县、玛多县、玛沁县等各县都结合宣讲活动,组建民族团结进步巡回宣讲组、“宣传小分队”“帮扶小分队”“马背宣讲组”“摩托车宣讲组”等各具特色的宣讲组,深入基层、群众,通过召开座谈会、集中宣讲和发放宣传册等形式,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谈,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五个认同”“四个维护”“三个离不开”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同时,果洛州还充分发挥各类媒体和“互联网+”平台作用,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宣传工作注入新活力,州县创建办编印了《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知识读本》《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知识问答》《民族团结进步口袋书》等宣传资料。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和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提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报道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果洛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杜永元说:“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引导工作,是果洛州干在日常、抓在经常的工作,选树典型,用身边的榜样,宣传民族团结,让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团结、相互学习,只要我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出力,幸福才会绵绵流长。”(张浩)
视点短评
绘就果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美好明天
底色,顾名思义,就是打底的颜色,是绘画时的第一层着色,往往决定着整幅画的色调的颜色。在果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底色”,是果洛各族干部群众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各民族团结互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省委“五四战略”、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的题中之意。
在推进各项事业发展中,果洛藏族自治州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放在首位,无论何时,大家都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团结。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中,大家把创建力量汇聚到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为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贡献力量。
“小康全面不全面,民族团结是关键”。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果洛州委、州政府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确立为“一把手”工程,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并自我加压,广泛开展创建“十进”活动,构筑人人参与的创建格局,进一步扩大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扎实推进民族地区发展,改善民生无疑是为“底色”加码。果洛州将75%以上的财力投入到各项民生领域,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各族干部群众对更好教育、更优质医疗、更完善社会保障、更稳定就业收入、更安全住房的期盼逐步变为现实,进一步凝聚了人心。
果洛州还从依法治理、交流交融、脱贫攻坚、夯实党建基础、强化责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经济发展实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因为果洛州重视思想引导,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以及形势、政策的宣传教育;是因为严格依法治理,高举法治旗帜;是因为改进宗教事务管理,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是因为狠抓“党建”建设,夯实基层基础;是因为全面加强群众工作,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是因为着力攻克薄弱环节,实施“平安与振兴工程”,为整体上持续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是因为认真贯彻民族政策,推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因为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区域统筹协调力度,提升各项民生水平。
做好民族工作,关乎全局、关乎长远、关乎根本。果洛州以民族团结进步凝聚力量,用民族团结进步描绘发展“底色”,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过程中取得了不俗的收获,但依然坚持前行,在发展的“蓝图”上,描绘更多的色彩,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内涵不断丰富,内容不断完善,意气风发迎“国考”,努力让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的鲜艳旗帜高高飘扬。(张浩)
故事传真
格桑花开暖人心
有人说她是果洛藏族自治州最“牛”的女企业家;有人说,她是富有爱心的“创业者”;而她却经常说:“我们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我欣喜于身边每个人的进步,在被人需要时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她的名字就叫关却吉,她所创办的玛沁县雪域格桑花土特产有限责任公司,8年时间里靠着一股凝聚力和团结进步的价值追求,成为了果洛州团结、奋进的大家庭。
关却吉原是果洛州乳品厂一名普通职工,企业破产下岗后,凭借在乳品厂生产一线学到的生产技术和积累的工作经验,8年前摆地摊起步,如今已然成为果洛州畜产品加工、中藏药材包装行业的领头雁,而创办企业发展路程,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进步的发展史。
回顾创业路,关却吉深深感恩,“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走在先,而前提必须是团结。”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关却吉时刻将这句话记在心间,将家庭式的小作坊向规模化发展。
2010年,关却吉在果洛州委、州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扶下,投入300多万元资金修建了新式厂房,购置了年产1200吨的乳制品生产线先进设备。关却吉回忆说,新设备上来了,但是很多人都不会用,我们一个人一个人地培训,大家互相帮助,互相指导,最后全都掌握了技能,那种团结起来学习工作的氛围,令人感动并至今难忘。
企业员工卓玛说:“我刚来的时候,一句汉语都听不懂,非常自卑,都想过放弃培训,但是关却吉和其他同事总是不厌其烦地利用业余时间教我学习,现在技术也掌握了,汉语水平也不错了,我自己都不敢相信,这都要感谢我们这个集体。”
从此,企业的加工技术由原来的手工操作向先进自动设备加工转变,产品从原来的单一酸奶加工向酥油、曲拉、藏式点心等系列产品方向发展,企业产品包装、质量、品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和丰富,现代化企业雏形初显,技术型员工也在浓厚互帮互助氛围中逐渐成长。
在此基础上,公司还按照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对企业生产、销售等各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真正完成了企业的转型升级。谈及此,关却吉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神色,她说,是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各民族朋友同事的鼓励才会成功,所以她也要把这份来之不易的“爱”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温暖,为民族团结的鲜花绽放添一抹自己的色彩。
于是,她把回报社会当作人生的一种追求,她接济失学儿童、捐助孤寡老人,她的帮助对象包括藏、汉、回等少数民族同胞,每每有人问起时,她便坚定地重复,“爱心从来不分民族,而正因为各民族团结一心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用一件件看似微小却满含暖意的小事汇聚起的民族团结之花熠熠绽放在雪域高原之巅……2016年,她还发起了“一桶酸奶可以改变世界”活动,实行每卖出一桶酸奶就为当地贫困儿童捐助5角钱,而该项目自正式实施以来,已捐助儿童30人,孤寡老人15人,残疾人21人、共计捐资达20余万元,她的这一举动,不仅让无数个不同民族家庭受益,更在她捐助过的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种子,我们也期待着这些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荣誉面前,关却吉一心想带领姐妹们创出一片天、让各民族姐妹都不掉队的初心愈发清晰起来,几年的奋斗史,她深深认识到企业的发展壮大光凭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更离不开人才群体的力量。
同时,她还对牧民妇女进行传统手工饰品培训,带领她们利用闲暇时间制作富有果洛民族特色的手工饰品,帮助她们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身边的妇女群众们提起她无不交口称赞。几年下来,公司先后解决下岗人员44人,带动周边牧户增收400多户,户均增加收入4800元。
熟悉关却吉的人都知道,关却吉是个很实在的人,喜欢做实在的事。她常对身边的人说,“一个人的力量很微小,但百颗、千颗、万颗力量汇聚起来,每个人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就是为幸福果洛添砖加瓦,为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张浩 罗昌义 刘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