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党的恩情装在咱心里”
一条半冰封半流水的小溪从远处高大的云杉丛中叮叮咚咚“欢歌”而来,几只喜鹊叽叽喳喳枝头“闹春”,平坦的通村入户水泥路尽头一座小桥横卧溪流之上……一走进庄科村,刚刚“穿上白色衣服”的庄廓群映入眼帘,阵阵鸡犬声相闻,暖阳下聊“收成”的村民们人人脸上挂满笑容,这一“人间烟火气”共同构成浑然天成的山乡和谐宁静之美。
庄廓村位于海东市平安城区东南方向、三合镇以南10公里处,海拔2664米,属脑山地区,与峡群森林公园毗邻。
尽管这个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7户78人,但是仅用两年时间不但摘掉了“贫困帽”,而且还成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点。
张海春一家既是见证人,又是受益者。
阳光透过明亮的玻璃,“顽皮”地“探进”张海春干净整洁的家,也想听一听庄廓村的“致富经”。
“过去,张海春和妻子秦小兰两人务工,挣得钱不足以支撑两个孩子的教育费用,家庭因学致贫。”村党支部书记马玉录介绍。
张海春咧着嘴笑着说:“这几年,我利用村集体的经费,在沿溪密林中建了12座‘休闲木屋’对外承包,夏天旅游旺季,仅‘休闲木屋’一项,每天就有3000元收入嘞!”
“我们结合庄廓村地处峡群林场附近游客多的实际,确定走发展农家乐的路子,他是农家乐主之一。”一旁的村委会副主任李先进补充道。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现在日子过得富足了。想着扩大山庄规模,给大儿子在省城买套房。”张海春笑着说。
村民祁顺兰正在做新年除尘,客厅内一盆半米高的冬青显得绿意盎然。厨房里,炸制好的麻花和油馍馍装满了一大盆,过年的凉菜已备齐,外出务工的丈夫带回5万元,这无疑是个“富”年。
农闲时拜“快手”为师,祁顺兰花300元购买材料,用了5天时间做成两对灯笼和绣球。祁顺兰腼腆地笑着说:“试着做出来挂在家里为新年增添喜气!”
和全村乡亲们一样,祁顺兰家外墙加装一层纯白保暖层,屋顶做了防水处理,这份三合镇党委和政府赠送的“新年大礼包”,送进群众的心坎里,暖在乡亲们的心田上。
祁顺兰的婆婆、今年68岁的张秀元指着房子说:“以前每到严冬墙上会结一层冰,需要用铲子才能铲掉,门窗四处漏风,冷风飕飕地往屋里灌。今年党和政府给房子加穿‘棉衣’,实实在在的‘温度差’让我坐在屋里再也不用穿棉衣了。”
“咱农村人没啥文化,不懂大道理,但是懂感恩,党的恩情装在咱心里!”临出门,一直面带笑容的祁顺兰一再挽留说:“明天我们家杀年猪,我把你们‘乔’哈!”
李先进家的客厅里,阿妈正教上初中的二儿子剪窗花,一锅香味扑鼻的焪洋芋端上了桌。
家里的电脑、洗衣机、电视、电冰箱等一应俱全,洁白的地砖点缀二十多盆绿色花草,土暖气让室内温暖如春,三合镇党委组织委员马晓荣说:“透过李主任的家,可以折射出村里的富裕度。”
“95%的人家有小车,60%的人家县城有房,保守算30%左右的人家有大额存款。重视教育成为村民的共识!”李先进笑着解释说,我家只能算一般,无法代表乡亲们的生活水平。
李先进的妻子贺生兰对村里发生的变化感触颇深,她掰着指头列举:“村里有文化广场、健身器材、4G网络全覆盖、学校和卫生院、便利的城乡公交,农闲时我搭乘公交去城里当粉刷工,每天能挣200元钱哩!”
“发展旅游业、提升设施农业、做强特色种养业、做大电商产业……”为让庄科成为省级乡村振兴真正“样板”村,“领头雁”马玉录和李先进酝酿年后改革大动作:完善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停车场、休闲木屋等基础设施,对10家民宿和农家乐优化升级,投资1250万元打造牡丹小镇、半山别墅、空中玻璃栈道、滑雪场及滑草场。
清脆的鸟鸣不时从窗外传来,这是一个喜庆丰润的新年,更是一个生机勃发的春天……(陈俊 石成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