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农民工的贴心“娘家”

22.02.2016  08:12

  青海新闻网讯 2月15日一大早,记者来到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桦林乡,走进一楼办公室,“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农民工工会工作示范点”、“首家农民工工会”的荣誉牌匾醒目地挂在西墙上。乡党委书记指着中间那块由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颁发的牌匾说:“我们是全国唯一获得该荣誉的乡镇单位。”

  当天,恰巧有几位劳务经纪人和农民工代表来乡上开小结会议,会后,他们便与记者聊起了这些年乡农民工工会带给他们的巨大变化。

  在大通县东北部14公里处的桦林乡,居住着3698户15757人。这里平均海拔在2700米左右,全年以冰雹、霜冻、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比较频繁,全乡劳动力约占总人口的50%,全乡群众收入的60%靠劳务输出获得。

  尽管自然条件落后,但如今“优秀农民工”、“产业致富带头人”、“优秀劳务经纪人”等在桦林乡这片土地上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各行各业的农民工在社会竞争压力巨大的环境下,通过乡农民工工会的努力帮扶,敢于争取更多外出的就业机会,令自己的视野更开阔。

  桦林乡农民工工会自2003年成立至今,全乡有14个村级工会委员会,已有1471名农民工入会。一直以来,农民工工会努力促进劳务输出由季节型向长期型、本地型向外地型、苦力型向技术型、零散型向规模型转变,建立了上下里外的信息沟通网络,开展了各类劳动技能培训,不断加大输出力度,并对外出务工的农民工雪中送炭,给予关爱。西沟村的马生军,现在已是乡里有名的致富带头人。2004年,他参加了农民工工会组织的拉面匠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能后,大胆的他带着家人先后来到广东省佛山市、海南省三亚市开起了拉面馆、馍馍铺,经过不断的付出,9年间积蓄达到200多万元。

  2013年,他回到家乡创业,自己投入大部分积蓄开办了玉荣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并积极吸纳村民来场里上班,带动养殖户15户,年创收20多万元。充满干劲儿的他还在胜利村开办了三江源清真速冻饺子厂,生意也非常红火。“我希望今后能把自己的养殖场办成重点的龙头企业,带领广大的乡亲进一步扩大增收渠道。”马生军道出了他的新打算、新期盼。

  桦林乡驻格尔木劳务输出联络站负责人马成录说,现在村民外出务工的精神头可足了,为了满足大伙的劳务需求,农民工工会在格尔木、热水煤矿、新疆库尔勒、三亚、海口等地建立了建筑工人、煤矿工人、棉花劳务、“拉面经济”4个劳务协作点,在外务工的村民,若是遇到纠纷、维权、子女上学等问题,工会也会第一时间出面解决。如今,“娘家”一词,早已成为农民工工会在大家心目中的代名词。

  桦林乡党委书记杜永仓说道:“‘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这个荣誉,不是一代人的努力,而是经过几代人的艰辛付出取得的,荣誉背后,是压力更是动力。‘输出一人,脱贫一家人,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今后我们会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发展劳务品牌,拓宽输出渠道、建立农民工信息平台,让广大农民工分享更多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