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段玉国家的新年景

06.02.2019  10:22

村干部和段玉国一起贴春联。摄影:咸文静

  青海新闻网讯 2月4日除夕下午,家住海东市乐都区中岭乡甘沟脑村的段玉国还忙活着。一听记者来了,他赶忙走出牛圈,拍了拍身上的土,脸上又露出灿烂的笑容,“走,快进屋,今年我们过年了!”

  跟着段玉国的脚步走进房里,过年的气息扑面而来。菜板上,一个个圆滚滚的饺子整整齐齐地一字排开,一旁炉子上的大铁锅正“咕噜咕噜”冒着热气。

  “饺子都包好了?”记者问。

  “过年就得吃顿饺子,习惯了。”段玉国想了想,又补充道:“小时候,总盼着过年!”

  “我十几岁就出门了。在工地上当过小工,在新疆摘过棉花。慢慢学了点技术,干起了家政,家里的条件这才好了一些。后来我妈突然患病,精神失常,前前后后花了1万多元。2011年,我弟也得了精神病,治疗花了不少钱。两年后,我爸得了肝硬化。为了让他过几年好日子,我趁着村里实施‘危房改造’项目盖了几间新房。可借钱的‘窟窿’还没补上,我爸就没了……”段玉国像是说给记者听,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一边要照顾母亲、弟弟,一边要养活妻子王雪娟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当这一个个重担压在段玉国的肩上时,就连左邻右舍都愁得直摇头,“这个娃娃,真是命苦。”

  “当时满脑子都在想,以后怎么办?”就在段玉国一筹莫展之际,精准扶贫开始了。“我们一家4口的产业扶贫资金用来发展光伏产业,一年下来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大女儿上学全免费;每年几千元的低保金,给我帮了大忙!”

  政府扶一把,致富靠自己。有了国家的帮扶,深知勤劳致富的段玉国更闲不住了。靠着0.06公顷地、一头牛的“家底”,盘算起了自己的脱贫路。

  “思前想后,觉得在这山沟里还是养殖和种地最靠谱。2015年,我贷了3万元的‘530’贷款,借了亲戚家的猪圈开始养猪;后来,又流转了村里的3.33公顷地,其中2.66公顷种植药材。”说到这儿,段玉国的脸上有了神采。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

  “去年5月份,家里的50多头猪仔一下子死了16头。”

  “然后呢?”记者忍不住问道。

  “村里的扶贫干部知道这事儿,连忙到家里询问情况。可我觉得自己没干好,不能给政府添负担。”

  去年7月份,卖了猪、还清贷款的他又贷了5万元的贷款,在家养牛,办起了家庭牧场。

  有句老话,家里有钱才是过年,没钱,那就是过“难”。年年过年,年难过。可今年,段玉国家有了新气象。

  “准备了年猪,办了些年货,还给家里人买了新衣裳!”正聊着,院里传来了脚步声。

  “玉国,过年了,我们来看看你!”话音未落,村支部书记俞永才、村委会主任申有元和第一书记陈永杰进了屋。说起这几年的变化,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都给段玉国点赞。

  面对干部们的关心,段玉国算了笔账:种地收入3万多元;光伏产业分红2700多元;等到明年,药材和养牛就有了收入……

  “饺子来喽!大家先尝尝!今年可不是‘一盘饺子过个年’,还有好几个菜呢!”王雪娟把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放在桌上。

  “前几年困难,过年吃顿肉馅饺子就不错了。今年我们买了些菜,吃了饺子再慢慢收拾!对了,还有凉菜呢!”王雪娟抿嘴一笑,又转身去了厨房。

  “看来家里的日子算是‘转过来’了!”俞永才见状,忍不住打趣道。

  “没错,凭你这股精神气,今后这日子肯定越过越好!”申有元一听,立马打气。

  “比起以前,现在的条件是相当好啊!”段玉国“相当”的口头禅一出,一屋子的人都笑了起来。“今年我再加把劲,明年过年你们再来看看!”

  “奶奶,吃饺子!”说话间,小女儿段美林懂事地把一个饺子夹到奶奶的碗里。余国连咬开一尝,猪肉萝卜馅的水饺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香气。

  “你们也尝尝!”段玉国热情地招呼起来。大家伙儿纷纷拿起筷子,一起分享起这浓浓的年味。

  此时,村里不时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窗户上大大的“福”字映红了段玉国的笑脸。看着眼前这幅场景,记者想起了段玉国家新贴的春联:家和万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