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红林村:武术再传承

27.02.2015  11:11

  青海新闻网讯 湟中县拦隆口镇红林村虽不起眼,却是武术名村,走出过不少武林名人。

  上世纪80年代,这里的人们忙于出门打工挣钱,不再闻鸡起舞,不再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武术传承几乎中断。

  到2010年前后,只有40多岁的中青年,因为曾经有从小练武的习惯,还会经常聚在一起切磋武艺、交流心得。年轻人已经将红林村的传统武术传承当作一种传说、一个故事。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红林村的乡亲们才意识到,他们差点抛弃掉了传统、丢掉了根本。于是,如何发扬传统武术精髓,成为红林村人努力的方向。

  曾经出过4届国内冠军

  《中华武术》杂志曾经是一代人的记忆。

  1986年,在一期《中华武术》杂志上,有个青海人和李连杰一起登上封面,他就是来自红林村的严勇仓。作为青海省的武术名人,严勇仓曾经6次代表青海省参加全国武术大赛,并4次拿回金牌,被称作“高原藏刀王”。

  曾经的辉煌,并没有给严勇仓带来多少名气,那时,没有多少青海人知道家乡出了个武术冠军。全国武术冠军严勇仓,也在1982年至1989年参加了六届国内比赛后隐退。迫于生活压力,他和村里的同伴一起四处打工。

  从严家人的生活轨迹,可以看出红林村武术传承的缩影。严家武术传承四代,太爷爷严启发、爷爷严勇仓、父亲严发旺都是自小练习武术。而最小的一代,严发旺的女儿严金英,却是在十岁后才开始练习。对此,严发旺解释:“以前因为生活困难,大家先想的是把日子奔好,顾不上别的,到了2012年前后,因为政府号召,也因为生活变好了,自个想着自家的百年传承不能丢掉,所以才从三年前开始督促女儿勤练武艺。”

  除了严家,现在红林村多位武术爱好者也重拾功夫,开始将技艺传承下去。

  红林村娃娃武术队

  严发旺抱着将自家的十八般武艺找到合适传承人的想法,办起了一个娃娃武术队。

  练武需要合适场地,严发旺就用一年八百元的价格,租用了村里废弃的操场。每天他用自家的车,接上想要练武的孩子们集中训练。

  无论寒冬腊月还是夏日炎炎,这些最大不过14岁、最小不过4岁的孩子,在假期每天都要练八个小时以上。没有热水,就喝一口自来水;没有器械,就拿树枝练习;衣着过于单薄,跺跺脚就当取暖。就这样,手上、脚上长着冻疮,脸蛋晒得红扑扑的娃娃们练出了青海省全运会第三名、全省武术大会第一名的好成绩。

  严发旺说:“农村的孩子皮实,吃点苦没啥,但没有正规的场地,没有合适的器械,有点耽误娃娃们。”

  西宁乡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鲍武章得知娃娃武术队的窘境,决定捐资成立青海乡趣红林武校,省体育局、省文联、湟中县政府等多家单位,更是从各自职能出发,为这所刚刚建立起来的武术学校提供帮助。

  2月14日,青海乡趣红林武校正式成立,我省乡村有了正规的武术学校。“现在来武校报名的孩子越来越多,这里头还有很多好苗子,而娃娃们的服装、器械捐助也均已到位,我可以真正地将红林村的武术传承下去了。”严发旺高兴地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