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古焉耆国千年佛寺遗址修复后即将开放

03.05.2016  10:55
图为在玻璃罩中的遗迹残存。 孙亭文 摄 图为七个星佛寺遗址中洞窟里的残存壁画。 孙亭文 摄 图为已经修复后的佛寺遗址。 孙亭文 摄

  中新网新疆焉耆5月1日电(孙亭文马卫平师歌)5月1日,新疆焉耆县在七个星佛寺遗址举行文化旅游推介会,地处古丝绸之路北道,焉耆县城西南三十公里的七个星佛寺遗址在历经多年修复,再安装防护设施后将向公众开放。

  七个星千年佛寺遗址,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新疆仅有的佛塔、佛殿、讲经堂和僧房生活区并存的建筑群遗址,曾是晋唐时期焉耆国的佛教中心。整个佛寺遗址占地面积逾4万平方米,寺院遗址分南、北两大部分,以遗址中部的泉沟为界,由地面寺院建筑和洞窟建筑两部分组成。寺院残存大小建筑93处,洞窟残存11窟。

  如今,有的洞窟里残存中心柱、基座,洞窟顶上隐约能看到曾经色彩丰富的壁画。乐伎、飞天、缠枝莲花纹的线条依稀可辨。最美的雕塑多为木骨泥塑,有佛、菩萨、比丘、武士、婆罗门、供养人像等,他们大多都形态典雅,面庞圆润,细眉高鼻、小嘴厚唇、略露微笑。

  作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古焉耆国,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东来西往的僧侣,时常在焉耆歇脚,唐朝著名高僧法显和玄奘也曾驻留。又因其处于龟兹和高昌两大佛国之间,在佛教继续东传的过程中起到中介和推动作用。该佛寺遗址出土的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见证了古焉耆国佛教的兴盛,以及焉耆古国在佛教传播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记者在遗址展厅看到有展板描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和日本各国探险家纷纷进入新疆,寻找古迹、挖掘遗址,拿走文物,先后来到七个星佛寺遗址的有斯文·赫定、格伦威德尔、斯坦因、奥登堡等人,他们拿走大量可移动文物,并切割壁画,使该佛寺遭受严重破坏。

  据介绍,焉耆佛教艺术早期受健陀罗影响,晚期的彩绘泥塑,表现出强烈的东方审美情趣。佛寺雕塑多为木骨泥塑,有佛、菩萨、比丘、武士、婆罗门、供养人等。雕塑人物形象与彩绘壁画相结合是焉耆佛教艺术的一大特点。

  2001年,七个星佛寺遗址被中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该遗址被列入丝绸之路新疆段保护工程。2012年,该遗址正式开始最大规模的保护工程。先后投资2400余万元人民币对该遗址进行防雨蚀、风蚀、防坍塌、裂缝、冲沟、排水处理等主体加固工程,并修建看护房、壁画展示厅、监控室等设施。

  为推介七个星佛寺,焉耆县打造的一台大型实景剧《探秘阿耆尼》,并在佛寺遗址4月30日晚间首演。整台剧目共分古国抒怀、佛音袅袅、飞天霓裳、丝路过客、禅枝莲花、法师传授、玄奘西行、佛光普照、重放异彩等九个章节,再现古西域焉耆国盛况和七个星佛寺的人文、历史和文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