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60周年——戈壁滩上写传奇
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井正在作业。经济日报记者 乔文汇摄
初秋的新疆克拉玛依,杨柳依依,果实累累。很难想象,60年前,这里还是茫茫戈壁,风沙频袭。84岁的“老石油”王延明不禁感慨:“就像做了一场梦,原来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的地方,竟成为一座现代化的新城。”
克拉玛依因油而生,1955年10月,戈壁滩上响春雷,一号井喷出工业油流,宣告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的诞生,也拉开了这座城市的建设序幕。
60年前,年轻的王延明怀着建设祖国大油田的梦想,一路西行,来到了荒凉的克拉玛依。“5月份从北京出发,7月份才到。”当年的面貌,他记忆深刻:只有几处简易的平房,最好的建筑是3间土房的东风商店。
“油田开发初期最大的问题是缺水。”王延明告诉《经济日报》记者,“钻井、生活用水都要从几十公里外运来,每人只能分到一盆与石油共生的硫化氢水,洗漱后不能泼了,经过沉淀后,再用来洗衣服。”
让老人感到欣慰的是,他奉献了青春、挥洒过汗水的地方,如今已成为一座幸福之城,曾获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称号。目前,克拉玛依正在向世界石油城稳步迈进。
夜色中,克拉玛依河流光溢彩。在河畔徜徉,一步一景,如梦如幻。曾经缺水的石油城实现了临水而居,中心城区建成了一条河、一片湿地、四片森林、六个湖泊的生态环境体系,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
戈壁滩上,生机无限;戈壁滩下,油藏万千。60年来,克拉玛依累计探明石油储量26亿吨,累计生产3亿多吨原油、700多亿立方米天然气,是我国西部首座千万吨级油田,为我国石油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挺起了新疆天山北坡经济脊梁。
可贵的是,克拉玛依人一直在奋力转型。“2008年数字油田全面建成,坐在办公室便可监控生产,用鼠标采油。”在“信息系统运行状态监控”屏幕前,新疆油田数据公司副总经理李清辉介绍说,智能油田建设已经启动,预计到2020年,新疆油田信息化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比开采方式转型更令人欣喜的是经济转型。今年4月,中国移动新疆数据中心奠基,这将是西北最大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助力油城经济从“地下”跃入“云端”,从开采石油到“开采”数据。此外,克拉玛依还先后启动了农业综合开发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建设,初步形成了以石油石化经济为主导、多元经济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
展望未来,新疆油田公司党委书记、克拉玛依市委书记陈新发表示,力争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把克拉玛依建成国际化的区域中心城市,让人民过上更加文明现代、和谐幸福的高品质生活。
砥砺奋进勤为笔,戈壁滩上写传奇。新疆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这里,就是不断创造奇迹的克拉玛依。(经济日报记者 乔文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