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新突破是怎么实现的?——我省“十二五”成就深读之七
虽然地处西部内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青海推进改革开放的步子毫不落后。
把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推动青海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
改革着力细微之处,紧扣青海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幸福节拍。
五年,弹指瞬间,地处西部内陆的青海,改革开放划出的历史轨迹却振奋人心。
这五年,三大“国字号”改革破冰前行,具有青海特点的“四梁八柱”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率先建立,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这五年,简政放权与职能转变大力推进,青海成为保留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之一。
这五年,商事制度改革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全省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8.9万户,增加近1倍。
这五年,开放带动战略成效显著,与丝路沿线国家建立经贸文化交流合作新机制,青海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
敢为人先,统筹谋划,重点推进,亮点纷呈,这是刚刚过去的“十二五”的青海改革开放的亮色,也正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强力引擎。
三大“国字号”改革破冰前行
改革是永无止境的历史进程,只有勇于担当才能成就的伟大事业。
虽然地处西部内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青海推进改革开放的步子毫不落后,改革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和力度加快推进。
在改革的大潮中,省委、省政府在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全面推进我省改革的同时,紧扣省情实际,抓紧国家在我省开展生态文明体制、司法体制和综合医改三大改革试点契机,进一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亮点的改革措施,积极探索全面深化改革的青海路径。
经过多年的保护与建设,黄河源头曾有“千湖之县”美誉的玛多又呈现湖泊星罗棋布、波光粼粼的千湖美景……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青海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青海面向未来的战略抉择。由此,在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方面,省委、省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推进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全省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我省是全国首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省份之一,也是试点地区中唯一的西部省份。为此,全省12个先行试点法院、检察院按照我省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部署要求,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新一轮医改工作启动以来,我省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等7个方面走在西部乃至全国前列,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公立医院改革、实施分级诊疗、大病医疗保险……大胆的探索和实践,使我省闯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医改新路。
“住院看病,医保卡往医院一放,啥都不用操心”,“立案登记制的实施,只要材料带全了,到法院几分钟的时间就能登记立案”……
一项项改革举措相继出台、一批批改革成果接连涌现。
刚做完心脏造影手术的马先生对医改赞叹不已,他说:“我住院10天加上手术总共花了1.7万元,医保报销后自己只掏了一千多元。医改确实给我们百姓带来很大实惠。”不仅如此,目前,我省医保实际报销比例全国最高,城乡居民实际报销比例在60%以上。
一系列务实的举措,犹如阵阵新风吹拂青海大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与活力。
简政放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发展看环境,环境看效能。
新常态下,为确保实现增长目标,青海省正在全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为市场主体赢得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
深化改革元年的2014年,我省紧扣百姓所需、企业所愿,大幅度简政放权,经过两次清理,取消调整下放行政审批事项324个,提前一年完成了省级减少三分之一行政审批事项的任务。
2015年,青海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晰而坚实的脚步更加铿锵——果断取消、停征省级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此后,又出台实施《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的实施意见》、《青海省深化对外贸易及投资体制改革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制定管理部门行政权力清单,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实行“先照后证”、“宽审批严监管”的新型服务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以来,全省政府机构改革顺利进行,累计取消和调整下放行政审批事项496项,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取消和停征省级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省和市州“两个清单”全面建立,成为保留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之一。
把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
今日青海,市场主体活力和内生发展动力在不断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投资兴业潮起云涌,简政放权的成效日益显现。
向改革要动力,体现在市场上,大力推进“先照后证”,全省提前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极大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全省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8.9万户,增加近1倍。
改革推倒了创业路上的一个个“坎儿”,权力“瘦身”激发了市场活力,为新常态下的青海经济发展赢得宽松的环境,提升了发展质量。
民营企业家普遍认为,“十二五”以来,省委、省政府简政放权力度大,企业得到了实惠。个体工商户认为,放宽市场进入条件、实施“先照后证”改革,办事快捷、高效、便民了。大学生代表认为,简政放权让大学生们迸发了创新和创业的激情,闯一闯、试一试的机会更多了。
改革新成效增强群众获得感
改革不是“空中楼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落到实处,便是一系列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共享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创业成功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创业奖励10000元。”
就业是民生之本。“十二五”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给就业创业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省委、省政府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合理有效安排就业资金,以“真金”实策激发大众创业热情,促进创业就业。
教育是民生之基。我省新的改革举措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系统规划、统筹兼顾,抓住突破口,让进入“深水区”的教育改革扎实稳步推进,大力推动教育公平和优先发展。
扶贫开发是民生之重。我省不断改革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和开发方式,积极探索符合青海实际的扶贫开发新路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安居是民生之要。围绕城乡住房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行业市场监管三大改革任务,印发了《关于推进全省建筑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通过实施城乡安居工程,引导和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在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上实现了跨越发展。
社保是民生之盾。我省在西宁市、海东市开展了公建(办)民营、民办公助和购买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有效动员社会力量,探索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使我省从事养老服务业的经营主体实现从无到有、从分散到规模、从业余到专业的三大转变。
还有,户口不再分“城市”和“农村”,新社保卡全面启用,农牧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民政、劳保、计生等多项便民服务……老百姓关注呼吁的热点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这些改革带来的新变化,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也因为人民群众不断受益,深化改革也便有了持续的力量源泉。
青海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当前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紧抓国家战略机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这是推进青海经济发展的战略抉择。
“十二五”以来,我省开放带动战略成效显著,与丝路沿线国家建立经贸文化交流合作新机制,“朋友圈”不断扩大。环湖赛、青洽会、清食展、藏毯展等重大经贸文化活动国际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433亿元,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9.9%,均比“十一五”翻一番。对口援青全面推进,经济、技术、智力等援助与合作成效显著。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加快推进大通关建设,西宁国际航空口岸投入运营,开辟4条国际和地区航线,西宁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400万人次,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全面建成,青海已成为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关注的热点。
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省委、省政府已经明确,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力争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商品贸易、人文交流、合作平台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在生态保护优先理念下,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青海已经具备了全域化、风景式展示的旅游发展资本。因此,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把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特性的旅游业发展放到更为重要的位置,力争要打造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性产业,通过加强文化旅游融合,大力发展旅游业,以绿色生态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
车驰双轮,鹏展两翼。
改革开放是永无止境的历史进程,是勇于担当才能成就的伟大事业。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决胜全面小康战鼓已经擂响,圆梦征程上,全省各族人民齐心奋斗,继续笃行在攻坚克难的改革开放路上,奋进的青海必将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张海虎)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