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眼:制噪,治噪!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噪音也越来越多。4月15日至23日,记者走访省城多个地方,感受各种各样的“噪声轰炸”。
城市噪音无处不在
4月17日16时,家住省城礼让街的金女士指着不远处的一个建筑工地说:“混凝土浇灌机又开始了,孩子哭个不停。”今年2月以来,金女士原有的平静生活彻底被打乱了。工地经常夜间施工,巨大的噪声让她难以入眠。采访中,多位居住在附近的业主表示,他们多次向相关监管部门反映,但是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不知从什么时候,每天早上六七点左右,永兴家园小区靠近北川河周边的街道都被前来跳广场舞的大妈“占领”。大妈们随身带着一个小低音炮,少则十几个人,多则四五十人组成的队伍一直跳到十点左右。
4月18日8时,朝阳公园不大的广场上7条麒麟鞭不停地响,16个不同材质的陀螺在鞭打下不停地旋转,有的巨型陀螺两个人在打,还有的高手一个人玩5个陀螺,两种不同的鞭子声在广场上空回荡,就像点燃了一串鞭炮。记者用手机下载的噪音检测仪对陀螺、麒麒鞭发出的声音分别作了测试,数据显示,声音分贝平均能到达100dB。
“门源路和小桥大街每天通行的汽车从五六点就开始鸣笛,我工作压力大,加上环境吵,每天睡眠质量很差,长此以往我只能搬家了。”家住青海火电家属院的唐先生说。
4月20日,家住永兴家园小区的刘女士向记者反映,她儿子今年读高三,每天都学习到很晚,而她所在单元楼一楼的棋牌室,每天都坐满了人,打起麻将就是一整夜,吵得孩子没法学习,“邻居这么近,我也不好意思总去打扰。”刘女士一家只能默默忍受。
噪音污染为何难治
相关法规规定中,噪声有四种类型,分为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本区域内环境噪声污染的统一监督管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防治法》和《西宁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职责划分,环保部门主要负责建筑施工超时作业时间段(白天12:00至14:00;晚上22:00至次日凌晨6:00)产生的噪音污染的治理和管理及工业噪声,公安部门分别对机动车辆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的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铁路管理部门对火车噪声的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建设、工商、文化、交通、规划、环卫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西宁市环境应急管理中心主任胡贻民表示,据省环境监察总队2015年环境监察信息显示,2014年,全省共受理各类环境污染投诉案998件,其中:噪音污染623件,占62.4%。西宁市噪音整治工作各区发展还不平衡,如专业队伍力量还比较薄弱,“中心只有一辆执勤车、不到14名队员,接处群众投诉力不从心,24小时人轮班休息,车不休息。”胡贻民说。
采访中,相关负责人表示,很多噪音具有流动性,如司机鸣笛、摊贩高音宣传拉客等,监管部门很难管理,还有很多诸如建筑、装修、商业促销、歌厅酒吧、公共设施等噪音污染得需要很多部门的合作才能完成,所以在监管上很难根治。
治噪还需多方努力
噪音如今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最难治理的几大环境污染之一,治理城市噪音污染也成为了百姓最迫切的需求。“噪音治理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见效。”西宁市环境应急管理中心主任胡贻民说。
胡贻民表示,一些生活噪音是可以从源头减弱的,比如在组织活动时,可以尽量将门窗关紧,或者在非休息时间进行声音较大的娱乐活动,当个人树立了较好的降噪意识时,整体的噪音环境问题才能得到改善。
根据青海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相关规定,加强噪声污染信访投诉的处置,市民遭遇噪音侵扰时,针对噪音类型,可拨打环保12369、公安110、城建12319举报热线对噪声污染予以投诉。
同时,根据西宁市人民政府下发《西宁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规定,凡不符合规定设立在居民住宅区和学校、医院、机关周围等地的娱乐场所,文化部门不得核发文化经营许可证,工商部门不得核发营业执照,要及时关闭,并限时予以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