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途无量的博士副县长为何选择辞职?
“80后博士常务副县长辞职”这两天在网上引起围观。据媒体报道,1981年出生的武汉大学传播学博士吴奇凌,2015年7月被提任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但是,上任不足半年后,他突然请辞公职。辞职报告显示,理由有两点:一是去尽孝,二是去充电。
追随内心的选择
如今,公务员辞职越来越常见,虽未成潮,却也成为现象。吴奇凌不是第一个辞职的公务员,也不可能是最后一个。对于公务员来说,辞职之后是创业还是转行,抑或赋闲,都是个人的自由选择。而吴奇凌辞职之所以成为新闻,一大原因在于他是当地最年轻的具有博士学位的县领导,从世俗的角度看前途无量。但是,“你之蜜糖,我之砒霜”,吴奇凌辞职有其理由。
对于吴奇凌辞职,不必过分解读,但从中仍可看出个一二。比如,这说明在一个开放的时代,一个充满机会的时代,评判体系多元,公民的选择也更多元。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取向,每个时代的人也都有自己的价值选择,选择什么,不选择什么,与时代命题有关,与追随内心有关,也与一个看不见的“指挥棒”有关,做自己喜欢的,足矣!
吴奇凌等人的辞职,积极意义还在于使官场流动更正常。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本来就应该是常态,如果只进不出、只能上不能下,官场就很可能会人浮于事,变得死气沉沉,缺乏活力。
每有公务员辞职,总会成为不大不小的新闻,也从反面说明官本位思想在个别人心中根深蒂固。正如鲁迅先生感叹道:“中国人的官瘾实在太深,汉重孝廉有埋儿刻木,宋重理学有高帽破靴,清重帖括而‘且夫’‘然则’。总而言之:那魂灵就有做官——行官势,摆官腔,打官话。”
人生处处是选择,转场之后同样需要直面生活。吴奇凌说:经历就是阅历,阅历化作能力。在行政工作岗位上的青年干部,尽量能把小事做成有意义的事,工作之余,一定要挤出时间多关注当今经济形势的变化,多看看书吧。这是他的肺腑之言,也不无道理。无论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需要真才实学;无论在主席台上还是台下,都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在辞职报告中,吴奇凌用民族英雄戚继光的诗句表达心声。时代在不断变化,选择正不断多元。也许总有一天,公务员辞职不再是新闻。愿每个人都能在自己选择的岗位上,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作者:秦川)
理性看待公务员辞职
同是80后,同是辞职,为何吴奇凌能引发如此大的关注?古语有云:“学而优则仕。”过去为官一方,被视为光宗耀祖的事情,也是莘莘学子努力谋求的职业去向。时过境迁,公务员虽然还是不少人的心仪职业,公考热也年年上演,但越来越多的现象是,一些公务员开始回归理性,在正视自己的基础上重新规划职业方向。
这种趋势,一方面源于体制压力,从八项规定、反“四风”,到养老金并轨等改革,规范了公务员收入,压缩了各类隐性福利,让那些打着“当官发财”小算盘的人无计可施,也让公务员回归“公权力姓公”的正轨;另一方面,在双创背景下,国家给予创业创新很大的政策扶持,乘着互联网的东风,创业迎来大好时机,体制内不少人也欲下海打拼。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随着公务员职业崇拜被打破,将有更多“吴奇凌”走入公众视野。对于公务员辞职,其实不该引起过多的舆论哗然。
正如人们很坦然面对企业进进出出的人才流动一样,公务员辞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自由流动的正常现象,理应得到社会的理解与接纳。在正常的职业序列中,公务员也应该是个普通职业,不该引起过多侧目。在体制内,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应成为职业常态,这才符合正常的人才流动,无论对个人发展还是公务员队伍建设,都是件好事。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公务员毕竟捆绑着公权力,一旦辞职,必须做好离职审查,谨防权力寻租。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此也早就有明确的限制。比如,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的,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在离职三年内,其他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理性看待公务员辞职,也需把好辞职关口,让公务员走得安心,也让公众看得放心。(作者:厂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