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越过越“牛气”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今年的收入应该不错!” 9月26日下午,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新街回族乡下卡力岗村的一处畜棚里,一头头壮实的黄牛正低头享用自己的晚餐。它们的主人、村上的养殖大户马有林投放完饲料后站在一旁盘算着。每年农历的八九月份都是他最忙碌的时候,买牛卖牛,畜棚里这170多头“新来的家伙”就是他这20多天奔波的成果。
说起养牛这份工作,马有林有着近20年的经验。其实,在他儿时的记忆里就有牛的身影。“父母是当地的农民,除了几亩地,家里的生活就靠那几头牛。”其实,不单单是马有林家,过去由于发展路子单一,下卡力岗村的村民们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几只羊、几头牛。
正是基于这样的传统,成家后的马有林开始子承父业。 “一开始养了十几头牛,后来自己琢磨出一些经验,便开始不断扩大规模。”就在马有林的养牛场不断发展的同时,新街乡的发展路子也开始逐渐调整,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思路,在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下,牛羊育肥成为下卡力岗村村民们发展产业的首选。而且因为牛羊肉品质好、口感佳渐渐在海南当地小有名气。虽然没有统一的商标,但“下卡力岗村”就像一种无形的品牌,使村里的牛羊肉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不仅受消费者青睐,价格也高于其他地区的产品。而马有林一家人的生活也随着这样的变化一天天滋润起来。 “现在,家里建了3个畜棚,每年的养殖规模大概都在200头左右。最近几年收入不错,明年打算流转六七公顷地种植饲草料。”
就在马有林已经开始谋划明年的发展路子时,距下卡力岗村10公里开外、贵德麻吾惠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马贵虎走进牛棚,开始了下午的“巡查”。不久前,马贵虎对合作社的7个畜棚进行了升级改造,不仅搭建了雨棚,还建起了专业的堆粪场。如今畜棚变得干净,养殖场气味也比以前小得多。
“今年牛肉市场不错,按照这个价格,收入应该能有50万元左右。”他经营的专业合作社养了400多头牦牛,按照每头牛1300元左右的收入计算,对于马老板来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丰收”的不仅仅是马贵虎。村民马国军家人多地少,再加上他自己又没有什么手艺,过去多年来一家五口的生活一直过得紧巴巴。2014年合作社成立后,每年马国军都会来合作社喂牛,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但收入能达到1万元以上。
“合作社发展不仅仅是想让我自己致富,也想让更多的村民从中受益。让大家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跟我一样觉得日子有奔头!”马贵虎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