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推进种植结构 调整优化布局

17.03.2017  15:24
            2017年刚过完年的第一天,农业部就召开了全国春管春种、种植业结构调整视频会议。会议就种植业方面突出了两个字:一个是“”字,即国家一定要稳住粮食生产,不能有大的滑坡;再一个就是“”字,即要在种植业结构调整、绿色发展、绿色创新、质量兴农等各方面,有新的突破和新的进展。

  会议强调要把握住“供给侧改革”的主线,在优化产品结构和质量、优化区域布局、优化经营结构“三优”上下功夫。

  结合我省的特点,就是要认真践行省委“四个转变”新思路,重点推进“三优”,在促进特色优势产业提档升级上再上新台阶,全力打造粮油和果蔬两个“百亿元”产业。

  首先是优化区域布局。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基本思路,稳定粮食生产和油菜生产,控制马铃薯面积,适度调减春小麦,增加粮饲兼用型青稞种植,推动草产业发展,还要把蔬菜等经济作物搞上去,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种植结构。我们的粮食种植面积每年一定要保证在28万公顷左右,这样才能达到接近100多万吨的产量,才能保证农牧民口粮的基本自给,这是根本、是红线。

  东部农业区的川水地区,重点发展小麦、蚕豆和果蔬;浅山地区重点发展全膜马铃薯和饲用型玉米;脑山地区重点发展青稞、油菜和燕麦。从“”、“”、“”三个地区更好地发展区域优化。

  黄河谷地光热条件非常好,大力打造菜篮子基地,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冬季蔬菜在本省占有的比重,解决群众吃菜问题。

  西部地区,比如柴达木地区,原先是我们的粮食主产区,现在枸杞、藜麦这种新型产业已经发展起来了,我们要鼓励柴达木地区发展这两种经济作物。我们的三江源小块农业区,一方面要发展青稞,因为青稞是我省主要农作物,也是牧民群众主要的口粮;另一方面,要扩大饲草和中藏药材等等。

  其次是优化农作物的品种结构。这几年我们不但要在作物种类、面积、规模上扩大,还要提质增效,在品种上和品质上有一个提升。我们全省只有58万多公顷的耕地面积,扩大的可能性很小,我们就要在作物的品质上多下功夫,这样才能提高产量、提高品质。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的需求也高了,所以我们要培育优质、高产、专用和适销对路的农产品新品种,来加快我们“”、“”、“”不同生态类型的品种的调剂。

  今年我省主推了30多个优良的农作物品种,来确保全省农作物新品种的扩展,着力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再次是优化我们的技术结构。农业要绿色发展,技术层面一定要围绕绿色来增产增效,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打造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升级版,引领我们的生产方式改变。以绿色生态环保、资源高效利用、提高生产率为目标,集中力量,开展跨学科、跨区域、跨行业协作攻关,要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最终达到农牧民增产增收。

  同时,还要牢牢把握“绿色发展”这一导向,一是大力推进“节本降耗”,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绿色技术,体现绿色农业;二是大力推广“循环农业”,大力治理面源污染,推进农作物秸秆利用、废弃农膜的残膜回收,使废旧物品变废为宝,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

  调整农业结构,关键是要调整农民的观念。农民种植意向是第一位的,农民不愿意的事,谁也不能强求。去冬今春,省农牧厅针对今年种植业调整,组织工作组,在大通、湟中、互助三个农业大县,摸底调查。通过调查,感觉小麦种植面积一定要保持稳定,虽然小麦的种植效益低,但小麦是农民的口粮,农民还是要种一部分小麦。青稞面积有所扩大,蚕豆面积略微减少,主要因为现在蚕豆在水地种植面积比较大,今年水地种植的苗木、蔬菜面积有所增加,导致蚕豆面积略减。油料作物,基本保持在稳定状态。调查研究,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

  我省每年的春播时间大约在农历正月十五前后开始,大规模的播种在三月初,从水地开始,在春分时节,浅山开始播种,到三月底,脑山开始播种。之后由东向西,春耕全面铺开,一直要到五月中旬左右,我们的春播才基本结束,历经大约100多天。在这100多天里,也正是将国家和省上的各项惠农政策措施、各种农业知识落实宣讲下去的大好时机,农牧厅成立了工作组,结合一号文件宣传,万名干部下乡,同市州农牧部门密切配合,开展了百日攻坚的春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