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开放日郝鹏就青海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答记者问

07.03.2015  12:44

  3月6日上午是青海代表团的媒体开放日,全国人大代表、省委副书记、省长郝鹏就青海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回答了人民日报记者的提问。

   记者:请问郝鹏代表,青海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取得了哪些成果?还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将采取怎样措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目标如期实现?

   郝鹏: 感谢新闻媒体长期以来给予青海的关注和支持!您提的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也是青海省委、省政府在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这里,我从三个方面作个回答。

  第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包括青海人民在内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梦想。过上小康生活,是各族群众不懈的向往和追求。从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20世纪末达到小康,到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十七大进一步完善,再到党的十八大鲜明作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全面小康经过了一个不断丰富和深化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于引领地位。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实现全面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决不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四个全面”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为国家谋富强、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观。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青海省委结合实际提出了“坚持正确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打造‘三区’、建设全面小康”的战略任务。经过努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小康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但是,青海集西部、民族、贫困地区于一身,也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省情特殊,责任特殊。由于自然、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全国的差距仍然很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奋起直追。

  第二,牢牢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不动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不论遇到多大困难,也决不动摇、决不含糊。从目前情况看,青海实现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是有把握的。但是为了缩小差距,我们考虑要力争实现“两个接近、一个达到”的目标,即:人均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总之,到2020年,我们要努力实现全面小康的总体要求。

  第三,奋力推进全面小康社会进程。工作中,我们要突出关键环节,集中破解难题,主要围绕五个方面来推进:一是增强发展动力,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特别是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既形成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又为长远发展打好基础、提供支撑。二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通过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来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三是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分类指导,支持各地特色发展,促进人口集中、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四是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把握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促公平,加快健全覆盖城乡、普惠可及的公共服务体系。五是突出小康建设难点重点,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进一步加大区域攻坚和精准扶贫力度,不让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困难群体在全面建设小康中掉队。

  对青海而言,建成全面小康还有一个特殊要求。就是要把青海建设得更加和谐美丽。和谐,就是要推动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促进各民族在这片高天厚土上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把青海建成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美丽,就是要肩负历史责任,维护生态安全,建设大美青海,实现青海蓝、高原绿、江河清,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最后我想说的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最重要的是靠苦干实干。我们将统筹落实“四个全面”的要求,奋发作为,敢于担当,不等不靠,“干”字当头,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成效。我们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青海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如期实现,青海一定会更加和谐美丽。

  欢迎大家多到青海走走看看,感受青海发展进步的过程,听听青海改革发展的声音,共同见证青海建设全面小康的生动实践。

  谢谢大家!(罗藏)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