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们的十年】银鹰飞江源 玉树不遥远
2009年6月21日,玉树机场试飞成功。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你第一次去玉树是什么时候?李正基第一次去玉树是2007年8月,坐着长途汽车去看望在玉树工作的妻子。
西宁至玉树,820公里路程,要翻越重重雪山,颠簸十八九个小时。李正基晕车,车在半路出了故障,原本第二天凌晨3时到达玉树,结果整整晚了6个小时。他想,要是能坐飞机该多好。他不知道,当时玉树机场新建工程已开工建设。
经过两年多高速建设,2009年8月1日起玉树机场新建工程通航。当第一班航班降落,飞机的引擎声淹没在歌声和掌声中,玉树人民载歌载舞,庆祝民航时代的到来。
2020年玉树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35万人次。张奎 摄
8月是巴塘草原最美的时节,湛蓝的天空白云舒卷,与远处山顶的冰雪遥相呼应,青青的山坡上牛羊时聚时散,五颜六色的花儿随风摇曳。玉树机场就建在这梦一般的画卷里,被称为中国“最美支线机场”。
那时的李正基是一名武警战士,得知玉树机场通航的好消息,他很开心。想到一个小时就能飞到玉树,他盼望假期快点到来,他要飞到妻子身边。
2010年3月,32岁的李正基退伍,进入青海机场公司,毅然选择远赴玉树机场工作,离妻子近一点。尽管玉树机场每周只有三班航班,但在牧民们看来,机场是神圣的地方,他们把飞机比作神鹰,有人专门为看飞机起降跑到巴塘草原从早坐到晚。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玉树发生7.1级地震。玉树机场三分之一的员工是本地人,他们没有选择回家看望亲人,而是检查设备设施,确保机场正常运行。有同事冒险爬上高高的塔台,通过卫星短波设备与兰州区调取得联系,汇报玉树地震情况及玉树机场情况,明确可立即开展救援保障。当天15时22分,第一班救援保障飞机安全降落,为灾后救援打开生命通道。
4月14日至5月7日,玉树机场共保障飞行490架次,运输人员17051人次。其中,危重伤员2133人,运输救灾物资2174.85吨。这座年轻的机场为抗震救灾作出巨大贡献,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
改扩建后的玉树机场全貌。图片除署名外均为 李泽中 摄
这场地震后,牧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机场。之后的十年,三江源生态文明建设、文化旅游、经济贸易飞速发展,越来越多人慕名而来,牧民们也越来越偏爱航空出行。2020年,玉树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35万人次,通航城市从最初的1个增至5个,航线从最初的1条增至5条,航班由最初的每周一班增至每天五六班,甚至七八班。
那年,玉树机场改扩建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全力打造青海次中心机场,服务三江源地区高原雪域新城和商贸文化旅游中心城市发展。
2022年8月1日,玉树机场改扩建工程竣工投运。工程按满足2030年旅客吞吐量13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600吨的目标设计,主要建设9个C类机位站坪、1条垂直联络道、5770平方米航站楼、6000平方米停车场,总投资4.74亿元。
竣工投运仪式当天,已是玉树机场分公司党委办负责人的李正基特意走上廊桥感受一番。廊桥是一座现代化机场的标配,他心中满是自豪。他想象着自己和妻子搭乘航班回家与孩子团聚的场景,十分激动。突然,他脑海中闪现出十多年前坐着长途汽车,颠簸到玉树看望妻子的画面,恍如隔世。
从坐长途汽车出行,到乘飞机出行,再到机场改扩建,每周起降108架次航班,成为全国民航支线机场的标杆……李正基觉得自己在“英雄机场”工作很荣幸,这座机场改变了玉树人民的出行方式,创造了地震救援的奇迹,与新玉树共成长,为玉树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和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插上腾飞的翅膀。
新建不久的玉树机场航站楼。
玉树机场也彻底改变了牧民们的生活。早晨在玉树,中午已在西宁吃饭、逛街,下午回到玉树,这在以前不敢想象,现在不仅实现了,还越飞越远。
一位80岁的退休老人生活在西宁,他每年都会回玉树看一看,那里承载着他太多太多回忆,也承载着他太多太多的幸福。他说,回玉树这么方便,自然要常回去看看。
道路通,则百业兴。如今,越来越多玉树人飞到各地经商,钱袋子越来越鼓;越来越多孩子飞出去接受更好的教育,学成归来建设家乡。今天的玉树,正乘着打造“高地”和建设“四地”的东风,创造新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