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迁道不尽的“越来越好”

22.04.2016  11:02

  青海新闻网讯 阳春四月,天气乍暖还寒。站在海东市乐都区共和乡许家寨北坡红火线垭口处,“白草台易地扶贫搬迁新村”几个大字清晰可见,一排排整齐的民居映入眼帘。

  白草台易地扶贫搬迁新村,距乐都城区中心6公里。站在村口,连片的土族民居从村头延伸至村尾。文化广场四周,配套修建了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文化室、卫生室以及商店等场所,一个崭新的村庄为这寂静的山沟平添了不少活力。

   众人合力“挪穷窝”

  乐都区达拉乡白草台村位于达拉乡东南部,平均海拔2880米,全村98户365人。村里除了一条简易石子公路外,剩下全是窄窄的羊肠小道。“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家家睡土炕、顿顿吃土豆。”是白草台村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李永魁是村上土生土长的庄稼汉。“一家3口人住在破旧的三间土坯房里,房内除了土炕、被褥、桌凳、炉灶,再没有值钱的家当。”这是他对山上生活的记忆。达拉乡党委副书记杨金辉说:“原来白草台的群众生活真的很苦,群众家里的家当加起来也就3000元左右。天公作美,还能盼着有个好收成;天公不作美,生活状况可想而知。”

  达拉乡党委对白草台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班人下定决心要让白草台村改貌换颜。

  2013年,白草台村被确定为当年易地扶贫开发村,乡党委从易地搬迁项目中看到了村子发展的希望。2014年10月,白草台第一批96户村民告别了山上低矮破旧的土坯房,整村迁到新居。每户新房花费近12.85万元,7.85万元由农户承担,剩余的由扶贫项目配套。

   劳务经济“促增收”

  “做梦也想不到,咱这穷山沟的庄稼汉也能住上101平米的新房子,四室一厅一厨一卫,自来水、天然气、澡堂啥都有,每户还有100平米的小院,比城里人舒坦……”说起自己生活的变化,李永魁有些滔滔不绝。

  年近70岁的老人李生昌感触良多,虽然心里还是很留念原来的庄廓和土地,但是住在干净敞亮的新居里,水电暖都很方便,出行也便利,不免感叹共产党的政策好。

  截至目前,共有154户贫困群众入驻新村,其中包括其他乡镇零星搬迁来的贫困群众。“易地搬迁”工程的实施,成为白草台村从根本上摆脱贫困、改变命运的起点。该村80%的农民实现了就近就地务工或从事家政服务,家庭收入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11年,白草台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900元,2014年达到了3600元,2015年突破4000元。

   精准脱贫“拔穷根”

  有房不是富,发展支柱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才是出路。“白草台村会越来越好,后续产业除了通过建合作社发展种养业,以后主要发展土族民俗旅游业,游客会越来越多,村民可以开农家乐,发展刺绣。”白草台村易地搬迁负责人李万山说。

  据李万山介绍,现在达拉乡有63个五保户,他计划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在移民新村建一所养老院,让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老年人实现居家养老。同时,计划征用或流转荒山荒地300亩,兴建日光温室,发展蔬菜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