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走海西:可鲁克湖的生态样本
青海新闻网讯 可鲁克湖在柴达木盆地的东北部,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戈壁和草原之间。湖面无边无际,湖水清澈见底。远处青山连绵,湖畔植被丰富。如在画中,美不胜收。
可鲁克湖作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最大的淡水湖,滋养着海西人民。2012年,可鲁克湖成功申报为全国水质良好湖泊,正式启动湖泊保护工程。
3月18日,记者一行来到可鲁克湖畔。一道绿色的封育围栏沿湖设立,总长达182.7公里。湖里群鱼戏水,湖面珍鸟云集。
德令哈市环保局副局长姜磊说:“围栏护湖,避免了牛羊等牲畜进入湖区,保护了岸边的植被,也保护了可鲁克湖的水质。”
正在湖边拍摄水鸟的摄影爱好者祝先生告诉记者,这些年,他追拍可鲁克湖的水鸟,见证了湖水资源的改善和野生物种的增多,“这两年湖区的鸟儿越来越多,有天鹅、白鹭、海鸥、斑头雁等,这也从侧面说明可鲁克湖的生态越来越好。”
湖边码头的水质监测站里,机器24小时不间断监测可鲁克湖空气质量和湖水质量。空气质量监测站站长岳占海说,现在可鲁克湖的水质监测和大气质量监测全部实现自动监测,为科学保护可鲁克湖生态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湖的北面,有一大片盐碱地。为了改善可鲁克湖岸边的生态,环保局组织实施了莎蒿人工种植,共种植莎蒿5000亩,并在湖区种植了芦苇500亩。一到夏天,岸边芦苇绵延十几公里,形成了一道绿色的屏障。
沿着可鲁克湖的水源逆流而上。只见丛生的沙生植物间,一座座沙丘星罗棋布。为了治理这些不断移动并吞噬沙生植物的沙丘,德令哈市环保局引进草方格固沙技术。据了解,草方格固定流动沙丘后,沙生植物会自然生长出来,组成永久性固沙植物群落,进而发挥很好的生态治沙效果。几年来,已在荒漠化区域建设固沙草方格4100亩。
行至德令哈市尕海镇,姜磊指着一片茂密的树林说,这里曾是尕海老工业区的一处废渣堆放地。自从老工业区搬离后,这里遗留的废渣堆积如山,达10.15万立方米,严重影响周边环境。2012年,德令哈市环保局调来工程车辆,将废渣清运到垃圾填埋场,又运来良好土壤回填坑中。随后,在矿坑表面种植了300亩生态保护林。
如今,这些新种植的树木生长良好,对可鲁克湖湿地的生态保护起到了促进作用。尕海镇村民杨世军说:“看着这一望无际的树林,谁能想到,这里曾经垃圾成堆?”
源头增绿,源尾治水。为改变可鲁克湖水位下降、湖面缩小的问题,在可鲁克湖的出水口,德令哈市水利局实施了河道控导工程,四扇合页式闸门精确控制着湖水的总量。水位下降时,合页式闸门关闭;水位上涨时,闸门打开,打开的角度可以控制排水量的多少。这样,有效调节和控制湖区水量,湖面面积由原来的57.3平方公里提升到69.2平方公里的可控范围,保证了湖滨缓冲带面积和湖岸沿线长度,维护湖区生态稳定和平衡,遏制荒漠化的态势,为流域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生长和栖息的良好自然环境。
这里的工作人员细心保护着这里的鱼群和鸟类。在合页式闸门一侧,他们为洄游的鱼群专门开挖了一条人工河,保证鱼群顺利洄游;为了避免水鸟挂伤,一百八十多公里的封育围栏上沿光滑平整,没有一根凸出的倒刺。
姜磊感慨:“物种的增量是对环境的肯定,物种越丰富,证明环境越好。像白鹭、湖蟹这些物种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很高,这几年,可鲁克湖的水质越来越好,水鸟越来越多,物种越来越丰富,就是保护生态良好的明证。”
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可鲁克湖的“生态样本”建设,在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的道路上迈出了更为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