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名干部在一线:村里有个“智囊团”干啥都赚钱 ——大通县新庄镇台其庄村扶贫(驻村)工作队工作纪实
青海新闻网讯 试种5棚康乃馨,预计收入10万元;
没有温棚的农户,帮助制定“贵妃鸡”养殖计划;
为缺资金的28户群众争取“双基联动”贷款69.8万元;
……
2015年10月,青海大学扶贫(驻村)工作队入驻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新庄镇台其庄村开展扶贫工作。半年来,他们进村入户,吃住在农家,依托青海大学这座“智库”支持,有效调整了台其庄村温棚种植产业结构,构建了传统营销和互联网营销相结合的农畜产品营销新模式,带动全村贫困群众和周边村镇群众迈出了发家致富奔小康的第一步。
群众亲切地称呼工作队为“智囊团”。
“智囊团”自报到第一天开始,“用心识真贫,用情真扶贫,用力扶真贫”的思想就深入每一位成员的心里。
说干就干,连续两周加班加点,入户调查,同村“两委”班子座谈,访谈卸任村干部,召开党员大会及群众代表会议,“智囊团”成员很快掌握了村情民貌:这个纯回族村,全村210户、1006人中,有贫困人口48户、208人,温棚蔬菜种植是村里的主导产业。
“因病致贫16户,因残致贫2户,缺劳力致贫6户,缺技术致贫4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致贫7户,缺资金致贫13户。”为了精准施策,“智囊团”将贫困户进行了分类。走访中他们看到了贫困户的种种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握好台其庄村发展现状,发挥自身优势带领群众走出一条发家致富的新路子。
通过调研发现,长期以来台其庄村村民们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努力扩大土地资源附加值,修建蔬菜种植温棚329栋,集约化温棚蔬菜种植产业已初具规模。更加值得高兴的是,去年“新庄黄瓜”被农业部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
“努力扩大温棚蔬菜种植经济效益是台其庄村脱贫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智囊团”成员达成了共识。
扶贫工作有了方向,凝心聚力更有劲使。台其庄村虽拥有温棚种植产业优势,但是技术跟不上、种植结构单一、销售渠道不畅等因素严重制约着产业效益的最大化。找到症结后,“智囊团”积极向青海大学这座“智库”求助,(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一版)组织协调专家教授到村开展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效益最大化、蔬菜市场营销等专题培训,在短时间内帮助群众掌握了更多技术,开拓了群众视野。
为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智囊团”和村“两委”班子围绕提高温棚收益、发展养殖业和劳务经济等方面因户施策,逐户制定脱贫方案。对有温棚的农户,“智囊团”在争取棚间道路硬化、棚内灌溉设施建设等项目的同时,邀请花卉专家实地考察,得到了温棚适宜种植花卉的结论。抓住鲜花市场货源紧缺的商机,协调青海大学高原花卉中心免费提供种苗5万株,试种康乃馨5棚。如今花苗长势良好,将于今年母亲节前后成功上市,预计收入10万元。试种成功后又计划适度增加花卉品种,并扩大规模到100棚。
对没有温棚的农户,“智囊团”帮助制定了“贵妃鸡”养殖计划,并对养殖和市场销售情况进行考察论证。与此同时,经多方协调,大力实施劳动技能培训,帮助缺资金的28户群众争取“双基联动”贷款69.8万元,鼓励贫困群众在农闲时节主动融入“拉面经济”、“采摘枸杞”、餐饮、家政服务等多层次、多渠道的劳务输出中增加收入。
为提高温棚蔬菜产业附加值,“智囊团”引领全村党员群众积极转变思路,在“新庄黄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上做文章,鼓励村干部、致富能手、种植大户带头成立“新庄黄瓜”生产销售合作社,设计注册“新庄黄瓜”商标。积极招商引资,建立新庄镇百灵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鼓励和帮助群众采用“农村电商平台+贫困户”模式发展电商贸易,拓宽“新庄黄瓜”和其他农畜产品宣传销售渠道,并实现“农超对接”一站式销售模式,提高农户收益率。
群众们自豪地说:“村里有个‘智囊团’,干啥都赚钱”。——这是大通县新庄镇台其庄村村民对精准扶贫工作队的真实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