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走生态保护路,还西宁清澈母亲河以激情智慧勤奋的工作理念,全面推动湟水流域综合治理

25.11.2014  19:16
        山是家园的风骨,水是城市的灵魂。在全省人民的瞩目下,湟水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实施已有四年!
  四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省”、“早日还青海人民一条清澈的母亲河”的目标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治宁方略、水为大政”思路,湟水流域(西宁段)综合治理管理委员会(简称湟管委)和西宁市湟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湟投公司)一班人以激情、智慧、勤奋的工作理念,大力推进湟水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他们奉命而生,为不辱使命而奋斗。
  四年来,湟水流域西宁段,这个集中了全省近六成人口、一半以上工矿企业的地方,因为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大力实施,而更加灵动、更加美丽。
  四年来,湟管委和湟投公司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亿元,落实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7.8亿元、世行贷款9.15亿元(约合1.5亿美元),融资51.75亿元,招商引资27.7亿元,有力地支撑了湟水流域(西宁段)综合治理及“清水入城”工程的实施。
  四年来,南川河、北川河、西川河综合治理,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群众看到的是,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614个排污口全部关闭,敷设排水管网230公里,城区污水收集量每日较2009年增加10万吨,污水处理能力从每日25万吨提升至31万吨;湟水河及其一级支流河道两侧各500米范围内211处非法采(洗)砂场全部关停,砂石资源治理步入长效管理阶段;按照完善南川、启动北川、规划西川的总体部署,南川河综合治理初步完成,西川河综合治理规划正在完善,北川河综合治理大力推进;西北最大规模的西宁市第一再生水厂建成运营。湟水河干流控制断面水质走出劣V类,达到了国家控制标准。
  起始篇 
  清水入城 
  美丽而宏伟构想启动 
  一个美丽而宏伟的构想始于2011年。
  2011年,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作出庄严承诺,在湟水流域推行污染物“全测控、全收集、全处理”,从根本上改变湟水河水质,早日还青海人民一条清澈的母亲河。
  【启动原因】湟水河是青海人民的母亲河。湟水河分别流经省会西宁和海东地区,它是连接内地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一条金丝带,是青海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全省近60%的人口、52%的耕地和70%以上的工矿企业分布于湟水流域。粮食产量占全省的62%,工业产值占全省的66%,是青海省人口最集中的多民族聚居区,在青海经济发展中起着龙头和中心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湟水流域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径流量减少、河流水质污染严重,概括起来就是“水少、水脏、水浑”。
  【启动建设】西宁市委市政府于2011年全面启动湟水流域(西宁段)综合治理工作,在这个时候,为了保障工程顺利推进,一个专门负责湟水流域(西宁段)综合治理的机构——湟水流域(西宁段)综合治理管理委员会成立,之后我市重大流域治理项目、民生工程“清水入城”工程正式启动。
  “清水入城”工程规划通过实施砂石资源治理工程、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核心段开发等工程,计划一年治砂治污打基础,三年项目落实显形象,五年长效管理全建成。用五年时间,把三河六岸建设成集生态防护、休闲绿地、旅游景区、文化展示、自然生态环境恢复工程为一体的绿色景观生态廊道,水质达到四类水质功能标准,实现湟水流域(西宁段)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整体目标,形成亲水、近绿、怡人的生态环境新格局。
  规划篇 
  治理湟水 
  反复论证高标准规划 
  四年来,220多万西宁人民关注着,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实施好湟水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担子不轻!
  为进一步改善湟水流域环境,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品位,湟管委多次邀请国内顶级专家,反复论证,呕心沥血、几易其稿,编制《青海省西宁市湟水流域(西川河、北川河、南川河)概念性规划设计》。在概念性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对高原山水格局、城市文化背景和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和解读,将北川总体定位为“高原水城、夏都花园、文化走廊”。按照功能结构“一核六区”和总体空间布局“一心、三带”的结构,构建西宁城市特色滨水休闲区、城北片区的综合活力中心,编制完成了《北川河(天峻路—康家桥)综合治理总体规划》,经2012年3月22日城乡规划审批领导小组第二十次会议和6月26日市政府第七次常务会审议通过并下发批复。同时,编制完成了《西川河(湟水路—黑咀桥)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初稿)》《北川河(天峻路—康家桥)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此外,还在组织编制《湟水流域(西宁段)综合治理工程规划》、西宁市北川河(天峻路—康家桥)湿地公园方案及施工图设计、北川河段水利及防洪规划、北川项目区道路交通及给排水等相关规划及施工图设计,为下一步项目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执行篇 
  大胆改革 
  以企业身份当好水管家 
  为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市人大工作报告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要求,西宁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推进湟水投资公司和湟管委融合式发展改革试点方案》,加快湟管委和湟投公司机制体制改革。
  湟投公司采用“职能存续、公司主体、办公合署、致力市场”的融合式管理模式,顺利完成湟投公司和湟管委融合式发展改革工作,积极发挥湟水流域(西宁段)综合治理和开发项目的投融资、建设和经营管理职能。融合后的湟投公司下设水务、土地开发、工程贸易、城市资产运营、中小企业扶持、环保产业6大业务板块,拥有西宁市排水公司、西宁市排水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西宁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西宁城投环境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西宁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五家全资子公司。公司围绕建设和服务好城市基础设施,致力当好西宁水管家。
  铁腕治砂 
  管理步入长效管理阶段 
  铁腕整治非法开采砂石工作启动于2011年。 
  【当时状况】整治前,无序非法采砂,使湟水河河道“遍体鳞伤”,随之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现。湟水河在西宁流程为95.9公里,2011年整治前在湟水河及其支流两岸和阶地上,共有非法采(洗)砂场266家,非法占用河道和耕地采(洗)砂以及污水直排河道造成河道污染问题严重。
  【四年攻坚】四年来,砂石资源整治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过。通过多次召开专项治理工作会议进行安排部署;严格执行《西宁市砂石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办法》《西宁市砂石资源开采利用论证备案管理制度》《西宁市砂石资源开采专项规划》;将砂石资源治理工作纳入全市目标考核进行一票否决;成立西宁市砂石资源整治工作督查组,加大联合督查巡查力度,严防复采和偷采洗砂行为。“多措并举”,强力推进砂石资源治理。目前,湟水河及其一级支流河道两侧各500米范围内211处非法采(洗)砂场全部关闭。三县通过开采论证、备案制,新审批开办规范化砂石加工厂26家,保证了全市砂石供应和价格的基本稳定。通过综合整治,砂石资源开发利用中秩序不规范、砂石资源流失严重、非法占用耕地采(洗)砂以及洗砂污水直排河道、污染河道等问题得到有效根治,逐步恢复湟水流域生态环境。
  排污管闭嘴 
  河流恢复干净面貌 
  利用三年时间集中对沿湟及其支流排污口进行集中治理。 
  【治理原因】治理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湟水流域(西宁段)水质恶化的趋势也逐渐加剧。我市从2010年4月开始对沿湟及其支流排污口进行集中治理,并对排污口排放的污水通过敷设污水截流管道进行了全部收集。
  【精细推进】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湟管委在实施治理工程中把精细化管理贯穿始终,相继出台了《西宁市城市排水管理办法》,编制完成了《西宁市城市排水专项规划》和《西宁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制定了《西宁市排污口整治方案》、《西宁市排污口整治工程施工现场工程质量管理制度》,通过细致的安排和对现场的反复勘查,确保了实施三年的排污口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显著成效】经过四年的整治和收集,全市共治理排污口614个,敷设污水截污及排水管道230公里,城区污水收集量每日增加10万吨。为了确保污水全部输送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又相继完成城南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成投运宁湖南北岸、城南三座污水提升泵站和第一再生水厂、第四污水处理厂、第五污水处理厂。另外还实施了污水处理厂主干管改扩建工程(箱涵工程)和重点内涝清疏工程。众多项目使得湟水流域河流变得干净清澈起来,走近母亲河、与母亲河亲近已经不再是梦想。
  良心工程
  致力改变管网滞后状况
  雨果曾说过,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城市排水设施进行全面管理和维护,不断提升城市排水体系应对能力,真正做好良心工程。
  【亮点一】抓紧建设排水大动脉,该工程建设一条长16.2公里的排水箱涵(即排水主干管),排水箱涵高2米、宽2.5米,不仅人可以通行,就连小型机械也可以进入。该排水箱涵超前设计,建成后西宁市东西向排污主干管预计50年不用提标增容,在今后的管网改造工程中,只需对支线进行局部改造。工程将大大改善湟水河水质,解决城区排水管网污水收集问题。目前,一期工程(海湖桥—湟中桥8.2公里)基本完成,正在进行护栏恢复与河岸走廊恢复工作;二期工程(湟中桥—团结桥)箱涵工程主体浇筑13.7公里,年内有望建成并投入使用。
  【亮点二】多措并举,确保城市在汛期不发生长时间大面积内涝。近年来,相继实施八一路、五一路等16条路段积水点改造工作;制定出台《西宁市城市排水管理办法》,成立排水客户服务大厅,提升全市排水设施管理水平;购买防洪、防漂移井盖对重点低洼地段排水井盖进行更换;投入1000万元购置排水应急抢险装备,变被动应对城市内涝为积极处置局部积水。
  【亮点三】通过不懈努力,我市排水管网总里程已由过去的不足139公里,各类检查井、雨水井6000余座,发展到现在的排水管网总里程1050公里,各类检查井、雨水井55000余座,城市建成区排水管网覆盖程度已达80% ,污水管网密度达到8.7公里/平方公里,彻底改变了原有城区雨季积水严重、管网更新和建设滞后的问题。
  三河治理翻天覆地变化延三川展开
  对南川河、北川河、西川河的综合治理方案的论证从来没有停止过。从2013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决定湟水流域治理工作将从单一治污向集污染防治、生态建设、景观休闲和防洪泄洪为一体的综合治理转变。四年来,湟管委按照完善南川、启动北川、规划西川的总体部署开展工作。
  【南川河】按照统一规划、整合资金、突出重点的原则,在南川河已实施整治工程的基础上,由湟管委牵头,整合南川工业园区征地拆迁、中小河流治理、世行项目、湟水流域综合治理各类资金集中使用,进一步实施南川河(南段)综合治理工程。该工程于2013年3月22日开工建设,实施范围为南川河已治理河道谢家寨桥向南延伸至大南川水库引水口段,治理长度15公里。目前,基本完成老幼堡桥至谢家寨桥河道防洪主体工程。
  【北川河】按照突出重点、先易后难、集中实施的原则,全面实施北川河综合治理开发工程。项目概算总投资75亿元。整体项目于2012年7月启动,计划2015年年底基本完成。目前工程正在全力推进,重要节点工程泄洪河道已于今年8月25日通水,内河六大湖面开挖完成90%工程量,景观工程已完成设计审查;北川片区道路及市政水、电、气等市政配套设施已开工建设。同时,“还水于河”,投资600万元于2012年关闭湟水流域装机容量最大的朝阳水电站。
  【西川河】按照统一规划、区分功能、分期实施的原则,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西川河综合治理规划。开展河道灯饰亮化工作,投资1355万元完成南川河城市中心区域(六一桥—秀水桥)河道亮化工作,加紧实施湟水河(报社桥—新宁桥)灯饰亮化工程。
  世行项目水环境管理与世界接轨
  今年10月21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西宁环境综合治理利用世行贷款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非凡意义】西宁环境综合治理利用世行贷款项目是我市实施的水资源综合管理利用项目中的经典之作。该项目凝聚国际视野,体现了建设水清岸绿、鸟语花香、生态宜居新城区的建设理念;体现了着眼于市民幸福指数提升的执政理念,对改善生态环境和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项目情况】西宁环境综合治理利用世行贷款项目,总投资15.3亿元人民币,其中世行贷款1.5亿美金,是我市实施的第三个世行项目,也是我省申请世行资金额度最大的项目。项目于今年10月21日顺利开工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城市排水收集管网工程、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示范工程、雨水综合管理及河岸环境修复工程、沟渠综合治理工程及机构与能力建设。项目建成后可使我市污水收集体系、初期雨水收集处理体系、再生水回用体系、重要沟渠环境整治等方面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节约用水西北最大再生水厂投运
  【投入使用】再生水利用一期工程,是“清水入城”重大工程的子项目之一。项目于2011年12月7日开工建设,利用第三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一级B出水作为源水,日生产再生水3.5万吨,配套管网5.4公里,总投资14430万元,2014年5月7日投入试运营。截至目前,再生水平均生产能力为9750吨/日,其中工业用水1950吨/日,景观用水7800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