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东区模式备受瞩目
系统覆盖全区促城市管理5大转变
城东区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紧抓国家大力推进“互联网+行动”机遇,基于智慧城市总体架构,在借鉴发达地区城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利用现有城市资源优势和信息化基础,遵循“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的总体要求,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建设了集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和应急指挥“三位一体”的智慧城市建设,构建“一个中心(城东区数字化综合管理指挥中心)、两级平台(区为一级;职能单位、社区为二级)、三大系统(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应急指挥)、四级联动(指挥中心、专业部门、处置单位、网格)”为支撑的城东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服务创新监督指挥体系,覆盖城东区建成区约30平方公里,涵盖12个新型社区和1个镇,联通41个职能部门。通过项目建设使城东区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工作实现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由突击管理向长效管理转变;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由传统经验型管理向现代科技型管理转变;由数字化管理向智慧化管理转变。
2015年10月28日,“城东区数字化综合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和全时通视频监控系统项目”(简称“智慧城市”)顺利通过国家住建部、省、市、区专家组的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东区“智慧城市”项目建设起点高,注重顶层设计,项目构建“一个中心、二级平台、三大系统,四级联动”,有效整合了现有资源,经过四个多月的运行,效果良好,有效提高了东区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智慧城市”建设夯实了基础。2015年10月30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座谈会和数字城管现场观摩会在城东区数字化综合管理指挥中心召开,全省各地参会单位在听取东区“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思路汇报和实地观看系统运行情况后,认为“东区模式”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那么,智慧城市“东区模式”为何如此备受瞩目和推崇呢?请随记者去解密一下“东区模式”的神奇之处吧。
解密智慧城市“东区模式”的魅力
解密1.成立一套班子:即成立城东区数字化综合管理指挥中心——该中心是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及治安防控信息的集散中心、监控中心和评价中心,是政府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工作的综合指挥调度派遣中心。通过随时掌握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现状、出现的问题和处理进展,对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实现全方位、全时段的即时监控。指挥中心现隶属于区政府办公室,采用“一套班子、两个牌子”的办公方式,下设监督指挥中心、大数据中心、监督受理部、指挥派遣部、考评管理部和系统运维部。
解密2.汇集两大职能:即“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数字城管是对城市管理综合运营体制的一次积极创新和变革;是实现城市“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管理的有效手段。创新了城市管理模式,再造了城市管理流程,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城市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形成“大城管”的城市管理格局,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网格化社会治理系统是通过充分运用网格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依托网格员队伍,实现对“人、地、物、情、事、组织”要素信息常态化采集上报,使社会矛盾及时化解、治安事件高效防控,达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的目标,据统计,该区目前共有信息采集员300多人,城管网格员45人,指挥中心坐席员16人。
解密3.组建三张网:即政务网、无线专网、视频网——就是整合政务网,新建无线专网和视频网,实现三大网络的融合。
解密4.实现四级联动:即中心、专业部门、处置单位、网格——通过网格化管理机制,促使区政府、区直所属部门和乡镇(新型社区)、区属部门所属基层单位和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网格之间的联合互动,共同做好城市的综合管理工作。
解密5.提升五大水平:即管理、治理、应用、决策、服务——就是使城市管理、社会治理、互联网应用、政府决策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解密6.夯实六大数据库:即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将各类专业数据库中的可公开、共用的数据进行提取形成108个公共字段,以供各单位进行实时调用,实现数据共享,包括城市地理空间二维、三维、地理编码、网格、房屋、人口、部件、视频数据库。
解密7.搭建七个平台:即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构建了城东区统一的数据交换、呼叫中心、视频监控、地理信息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和应急指挥等公共信息平台,建立了统一的交互服务和数据交换机制,实现了城东区信息服务能力的整合,对城东区的各类公共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共享、协同、开放,满足各行业发展及业务拓展对公共信息交换和服务的需求。
解密8.推动八大创新:即项目建设一体化、管理对象精细化、管理区域网格化、管理流程闭环化、日常办公移动化、运营管理市场化、考核评价常态化、城市更加智慧化。
★运营管理市场化:采用PPP模式,由北京数字政通智慧城市运营公司实施辖区信息采集、人员管理、中心案件派遣,规避了辖区管理人员和被管理对象的裙带关系,从而提高了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
★项目建设一体化:采用“集中监控、统一指挥、网络覆盖、行业拓展、全区域管理”模式进行建设,构建了集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和应急指挥为一体的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
★管理对象精细化:对辖区所有城市管理的部件、事件进行实地采集和归类,并对所有被管理部件进行了编码,精确地理位置,结合城市管理对象的特征,编制了《城东区城市管理部件指挥手册》和《城东区社会治理指挥手册》,要求所有相关单位在整改存在问题时,必须严格按照指挥手册的流程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整改问题及时高效。
★管理区域网格化:将辖区管理范围进行了合理划分,一是划分城市管理万米单元网格1393个和社会治理网格193个;二是对管理网格进行了定岗、定人、定责,确保管理无盲点;三是为管理人员配备智管通、城管通、社管通移动终端,确保信息及时上传下达和网格管理规范化。
★管理流程闭环化:构建“信息收集、案件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和综合评价”七个环节,每个环节紧紧相扣,确保了案件从采集、立案、派遣、处置、结案和评价的一个闭环化管理流程,提高案件的处置率和办结率。
★考核评价常态化:结合区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在系统中采用电脑随机考核和人员日常检查的方式,对辖区各职能部门、韵家口镇及12个新型社区、管理网格进行常态化考核,考核结果定期通报,并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
★日常办公移动化:通过“智管通、城管通、社管通、处置通、市民通”等移动办公系统,实现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解决、第一时间考核,为日常办公移动化奠定了基础。
★城市更加智慧化: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一系列技术手段,以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为动力,深化信息化应用为核心,创新活跃的经济环境、创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和谐便利的人居环境,全面推进城市智慧化。
东区“智慧城市”项目成效立竿见影
项目建设完成了“9+X”模式的数字城管系统和社会服务治理系统的调研、设计、开发、测试、部署和培训工作;完成了管理范围内的城市基础数据建设工作,共普查城市管理部件约76000个,采集三维实景数据566G,覆盖城东区71条道路(街巷)约216公里,共划分城市单元网格1393个、社会管理网格193个;整合接入视频资源和8112345热线等现有资源,并按照城管、公安、交警、消防、综治等部门的监控范围和工作需求,在辖区主要大街和小街巷新建监控立杆431处、视频监控941个。
系统自2015年6月20日起投入运行起,共采集上报案件19563件、热线受理案件453件、自行处置8417件、立案18564件、派遣18552件、处置15262件、结案15105件;平均每天立案案件112件。
拓展1. 实现问题采集方式多样化。通过采用视频智能识别、物联网智能感知等技术,实现城市管理问题的智能抓拍、智能告警;并通过建设市民通、微博、微信、门户网站等渠道收集民生问题,增加社会公众在城市管理方面的参与度。
拓展2. 建立三级指挥体系。通过建立移动处置通子系统,为各职能部门(城管、公安、建设等)一线处置人员打造移动手持办公平台,职能部门人员可以及时接收指挥中心派遣的问题,提高问题处置效率。建立居委会(村)三级平台,构建区、新型社区(区属部门)、居委会(村)(区属部门下属专业公司)三级指挥体系,推动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治安防控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解决。
拓展3. 构建精细化专业的大城管体系。在目前城市管理的城市部件和事件的基础上,通过建设市政监管、公用监管、固废监管、河道监管、停车监管、亮化监管、行政执法等专业化、信息化系统,构建精细专业的大城管体系。
拓展4. 延伸至城市地上地下一体化管理。建立城区地上部件、地下管线的全生命周期的实时动态更新机制,提升政府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与处置救助能力,促进城市的开发、开放。
拓展5. 全面实现城东区智慧城市建设。按照城东区“十三五”规划要求,实现智慧城东“两个中心、三大基础、四大应用体系”建设,即完善云计算中心和大数据中心,夯实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公共基础数据库和公共信息平台,全面建立城市管理、资源环境、社会民生、产业经济四大应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