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扶贫:麻家庄村迎来了贵客
青海新闻网讯 3月29日,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麻家庄村上百名村民,早早来到了村委会的院子里,因为今天村里要来贵客。联点帮扶单位西宁市教育考试院,请来了农林种植专家为村民们讲解当归种植技术。
去年:村民尝到整村推进项目的甜头
麻家庄村距离大通县城10公里,海拔2700米,全村299户中有73户贫困户,占全村人口的23%。“村里多是半浅山半脑山地形,长期以来村民们靠天吃饭,村里种植业单一。主要以种植小麦、马铃薯、油菜为主,而能对外出售并产生经济效益的作物主要是油菜籽,但平均每户也只有1000左右的收入。”麻家庄村的第一书记杜胜说。
如何让村里贫困户脱贫实现增收?村党支部经过多次考察,因地制宜想出了依托村里现有的资源,发展中藏药种植。2015年,村里依靠整村推进项目带动农户138户,种植当归200亩,出产4万斤,当归种植户均增收0.38万元,其中种的最好的农户2亩地增收1.78万元。
今年:看准当归种植,苦于缺技术少知识
经过去年一年的当归种植,村民们虽然实现增收,但由于技术缺失,种植知识不系统,田间管理还不科学,种植期间也出现了产量低等问题。
按村民们之间的玩笑话来说,知道种当归能增收,但因为不太懂怎样把当归种好,有时候拿种土豆的方法来种。有了好的脱贫方向,但种植技术存在瓶颈,提高种植水平成为麻家庄村村民迫切的希望。
作为村里的联点帮扶单位,西宁市教育考试院了解到村里的实际需求后,聘请了青海大学农牧学院教授,承担村里当归种植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工作,并赶在播种前,通过培训为村民们讲解科学的种植知识与技术。
期盼:扶贫政策给力,输“血”不如造“血”
今年,村民袁金明也打算开始种植当归实现增收,便早早在了村委会院内等候。“我家有四口人六亩地,每年收的小麦多留作家里的口粮,而种的油菜籽一亩只有1000元左右的收益太少了,去年村里有人靠种当归增收不少,今天技术培训送到了家门口,我可不能错过。”袁金明笑着说。从上午10时开始,从选苗整地到苗种的繁殖方法,青海大学农牧学院的段教授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与村民边互动,讲授种植技术,培训结束后,村民们还领到了当归种植知识手册。
说到智慧扶贫,西宁市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深有感触,“以前,联点帮扶工作更多体现在直接的物质帮助上,让贫困户在生活上得到改善,治标不治本。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多年的联点扶贫经验,我们为村民传授专业种植技术,让每个人拥有增收技能,这样改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拔掉贫困户的穷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