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5月13日中午,随着一阵悦耳的音乐声,西宁五中的学生们走出教室,来到宽敞明亮的学生食堂,准备吃饭的高二年级的庞成宇说起如今的新校园“简直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依山而建,远离闹市,河湟风的建筑,标准塑胶跑道,带照明设备的室外篮球场,舞蹈室、心理咨询室等各类特色教室一应俱全,理化生实验室、纳米科技教室、机器人实验室等应有尽有。对于老校区,庞成宇只能用六个字来形容:“噪杂、陈旧、拥挤”。
“占地面积从1.6公顷到18.8公顷,翻了十倍多,以前我们说学校有几间实验室,现在我们都改说实验楼了,五中这种质的变化,是西宁市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结果。我在五中工作了三十年了,这种变化是以前从来不敢想的。”五中老师牛晓东难以掩饰心中的喜悦。
学校面积大了,可容纳的学生就多了。该校计划从2015年逐年递增2个教学班,最终实现60个教学班、3000余名学生的发展目标。
一
为什么要对教育布局结构进行调整?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又要调整些啥?
每位家长都有一种“名”校情结:幼儿园想上三毛、六一,小学要上贾小庄、北大街,初中要念七中、虎台,高中要读湟川、西宁二中。这种“名”校情结反映了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和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期盼。
近年来,随着东部城市群建设规划的启动、“扩市提位”战略实施以及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伴随着新城区建设、旧城改造、城镇化推进、产业规模扩大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入,城市人口总量、人口居住分布和人口密度发生巨大改变,原有学校布局、规模、结构已难以适应学龄人口就近入学需要,“上学远”和“大班大校”问题十分突出。西宁市城区虽有116所中小学,但是在生均占地、生均校舍、生均教学仪器装备和生均运动场馆面积四项指标与标准化学校建设指标有较大差距。除本市学生外,还有在西宁就读的中小幼流动和州县人口子女,教育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教育布局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2007年,西宁市抓住“校安工程”、“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等机遇,围绕优化学校布局结构、改造校舍危房、推进薄弱学校改造、提高标准化学校占比、扩大教育资源总量的推进目标,拉开了西宁市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大幕。
调整分为三期实施,涉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高与中职教育、特殊教育、校外教育、艺术教育、体育教育和民办教育领域,包括学前教育6所,义务教育20所,高中阶段教育19所,民办教育1所,其他类别教育3所。西宁市各区县均纳入调整实施范畴,截至目前已相继实施了一、二期28所学校布局结构调整项目,其中,一期总投资21.41亿元,二期总投资17.04亿元。三期21所学校(机构)的布局结构调整工程项目正在规划中,总投资18.27亿元。
通过布局结构调整使教育总量得以增加、优质教育资源得以扩大,校舍安全问题得以缓解,学校办学条件得以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得以协调发展,学校布局和教师编制、配置趋于合理是西宁市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二
时光荏苒,这项教育惠民工程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到了第十个年头,十年的调整,成果究竟如何,一组数据给出了答案:
已实施的28所学校布局结构调整项目,新增教育用地113公顷,新建校舍建筑面积90.63万平方米,消除校舍危房8.44万平方米,提高全西宁市城镇标准化学校占比16.3%,9.32万名中小学生受益,可扩招中小学生595个教学班。
位于城北区大堡子镇的西宁市九中,2012年被列入市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实施异地迁建,新校区于2015年正式投入使用。回忆起老校区三层的老楼和土操场,副校长刘立东说:“如今学校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仅是外在的,更有内在的,师生们的精气神更足了,师生同心,学生成绩提升快。”
学校以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为契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利用教师自身资源,增加了15门校外课程,不断丰富课堂内容,提升教学质量,为学校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硕果累累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在教育布局调整工程实施过程中,西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建设领导小组,区县政府全面参与,明确了部门职责,建立了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和督查、监理、审计、问责机制。
“为了确保工程项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加班是我们工作的常态。看到学校的变化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家长的信任和师生的向往,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西宁市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欣慰地说。
三
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最为直接的体现,优美的校园环境总能以“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熏陶着师生。西宁市教育局在推进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同时,对学校进行了校园环境提升,努力实现“一校一风格,一校一特色”。
2011年9月,作为一期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西宁市二十一中投入使用。白墙灰瓦、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徽派建筑风格与苏州园林的完美相结合,让整个校园充满了诗情画意。
在二十一中的校园里可以养动物,还可以开“公司”“工厂”,产品可以在诚信超市交易......在校园里模拟社会,这可是二十一中的一大特色——社会化教育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奇思妙想”,引导学生多观察、善思考、勤动脑,支持学生动手参与小发明、小创造,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如果没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我们也不会有这么宽敞的校园。没有学校的这些硬件设施作保障,我们有再多的创新和想法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教育布局的结构调整促进了教育内涵的发展水平。”副校长张玉清说。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通过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办学结构、提高办学水平,不断放大优质教育资源,逐步实现西宁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更多的孩子都能均衡地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张晓英 赵静 陆叶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