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17.01.2018  11:41

  元旦刚过,省人民医院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斜沟乡下窑村的扶贫驻村干部公却加就骑着摩托车,在崎岖的山路上挨家挨户着手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履约工作。

  村民沈桂兰是村里的一名贫困户,去年冬天因为受了外伤需要治疗,更是让贫困的家境雪上加霜。为了帮助她减轻医疗费用的压力,公却加通过网络捐款和结对帮扶科室筹集到医疗费用一万五千余元,并与其所在单位省人民医院联系,为沈桂兰开通了绿色通道,直接住院进行治疗。除此之外,村里有人需要去省上的大医院看病,公却加热心地给医院或科室打电话联络、安排看病事宜;每逢节假日或休息日,他干脆就直接带着病人去医院看病,办理住院、出院等手续。他安排村里的村民住院后,还时不时打电话询问病情,安抚病人安心养病。

  通过公却加的努力,短短一年时间,下窑村就与省人民医院各科室建立了长期联系,并建立因病致贫户健康档案,为开通贫困户就医绿色通道奠定基础;医院还在村里开展义诊活动2次,义诊村民800余人次,发放药品1余万元……

  公却加的故事只是我省健康扶贫工作中的一个缩影。

  2017年以来,我省围绕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的目标,将健康扶贫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摆在突出位置,按照精准识别、精准推进、精准施策的原则,集中精力组织实施 “三个一批”行动,输血与造血并重,普惠与特惠兼施,联合多部门力量,最大程度地组织卫生医疗资源和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发生率,为贫困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健康保障。

努力打好健康脱贫组合拳

  重病兜底保障工程、大病救治慢病签约扩面提质工程、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填平补齐工程、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工程、对口帮扶精准深化工程……2017年,我省实施健康扶贫攻坚“十大工程”,解决深度贫困地区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突出问题,以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病种为突破口,着力提升农牧民医疗保障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健康扶贫工作,努力打好健康脱贫组合拳。构建了责任到人、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印发了《青海省医疗卫生扶贫专项方案》《青海省医疗保障和救助脱贫攻坚行动计划》《青海省公立医疗机构推行“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实施方案”(试行)》《青海省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青海省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实施方案》《青海省农牧区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实施方案》《青海省健康扶贫“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形成有作战图、时间表、责任书明确清晰的健康扶贫政策体系。

  我省把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作为推进健康扶贫工作的有效手段,实施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省县级综合医院均达到二级医疗机构标准,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达到86%,92%的乡镇卫生院建有中藏医馆,全省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达91.6% ,500个退出贫困村均建有标准化村卫生室,并配备有乡村医生。

  我省以平安区、祁连县、贵德县国家级健康扶贫示范县建设为示范引领,在健康扶贫体制机制和政策突破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可持续、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贵德县坚持优先为贫困患者服务,以便民利民为先导,在全省率先实施“双签约”,发挥家庭医生健康服务“守门人”、 村级干部政策保障“引路人”的作用;祁连县组织实施的县级医疗单位包点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包村、乡村医生包户的健康扶贫三级包干责任制;平安区投资90.12万元全面推行商业补充保险, 为辖区贫困人口统一购买“国寿扶贫保”,对个人自付部分给予兜底,极大提升了健康扶贫“含金量”。

看得起病——就医更方便

  家住互助土族自治县东沟乡的贫困户黄老汉患多种慢性病,行动极为不便。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很多病是能忍就忍。卫生计生驻村干部通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为他建立了健康档案,签约了家庭医生。一发现老人有不舒服的现象,乡卫生院就及时通过家庭医生为其送药上门服务,而且减免了不少费用。黄老汉很感慨:“生病不再是麻烦事了!”

  2017年年初,省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了第二轮农村牧区建档立卡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核实核准工作,就发病率高、治疗费用高、严重影响生产生活能力的93种病种,对照国务院扶贫办提供的数据,进村入户,逐人、逐病调查核实,全面摸清了我省农村贫困人口疾病确诊信息、疾病治疗信息、帮扶效果信息,进一步完善了健康扶贫管理系统数据。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患病情况已经基本摸清。

  全面启动大病集中救治行动,确定了定点救治医院和诊疗方案,对大病患者排出救治时间表,按照“一人一策”原则,实行挂图销号,分批分类救治。截至12月末,全省罹患14种大病3027人,已救治1627人,救治比例53.75%,超年度目标13.75个百分点;国家规定的九种大病集中救治率为79.32%。

  省卫生计生委将建档立卡农牧区贫困人口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优先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并会同省扶贫开发局印发了《青海省健康扶贫“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工作方案》,将签约管理的慢性病病种由4种扩大到25种,依托家庭医生团队进行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创新开展家庭医生、驻村干部或计生专干“双签约”服务,发挥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村干部政策保障“引路人”的作用,切实解决群众政策不知情、就医路径、报销程序不清楚的问题,确保贫困人口得到精准健康管理、精准医疗救治。截至目前,全省农牧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实现应覆盖全覆盖,慢性病患者签约服务管理率达到99%。

  我省不断完善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制度。将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医疗保险起付标准由5000元调整为3000元。全面落实资助城乡困难群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资助参保范围扩大至低收入家庭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资助标准不低于当年平均缴费标准的50%。农村低保、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保个人缴费部分,由民政部门从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中给予全额资助,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医保范围,贫困人口门诊就医费用大幅降低。

看得好病——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今年54岁的色样刚刚接受包虫病手术。他来自称多县称文镇达哇村,去年被筛查出患有包虫病后,就被镇卫生院直接送到了玉树州人民医院进行手术。

  “我很幸运,省上的专家亲自给我做的手术,自己也没花多少钱。”色样躺在床上,神情安然。

  为解决包虫病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我省积极整合各项惠民政策。“接受手术的患者,除了有国家的包虫病手术治疗补助8000元之外,还可以通过新农合、民政低保、政府补贴、慈善救助等各项政策得到帮助。”亲自为色样实施手术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樊海宁说。而贫困包虫病患者不用出州就能享受到省级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疾病及时得到救治。

  经过一年的合力攻坚,我省因病致贫返贫存量不断降低,增量得到有效遏制。

  但是,受基层医疗机构人员总量不足、医疗条件差、服务能力弱,贫困地区卫生服务半径大,服务成本高,部分地区健康扶贫政策衔接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我省健康扶贫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2018年,我省将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持续在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上下功夫。

  省卫生计生委主任王定邦向记者介绍了具体做法——

  认真实施健康扶贫“十大工程”,精准发力,扎实抓好深度贫困地区健康扶贫工作;

  加快罹患14种重大疾病贫困人员救治进度,发挥对口支援省市力量,争取2018年底实现14种病种救治全覆盖;

  扎实做好农牧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履约工作,利用外出务工贫困人口元旦春节集中返乡时期,组织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人员走村入户;

  重点关注已签约对象出入院情况,做好转诊和后期康复工作,全面落实双签约服务,切实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进一步发挥定点救治医院作用,加快大病救治力度。继续落实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贫困村医疗卫生人员培训,提升贫困村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及妇幼保健服务能力;

  借医联体“组团式”帮扶之力,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

(摘自1月16日青海日报第11版)

2017综合医改:多亮点力推健康青海建设
【 2017综合医改工作亮点之一】 医疗费用有效控建设厅
力推健康青海建设 2017年综合医改亮点多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包拓业 报道) 20Qhnews.Com
青海脱贫路上:幸福事儿不断
  青海新闻网讯 修路引水、栽树育苗,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