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最炫民族风”奏响团结最强音
——我省参演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综述
9月14日,56个民族的中华儿女齐聚北京京西宾馆礼堂。在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闭幕式文艺晚会的美好氛围中,文艺会演评奖结果同时揭晓——我省代表团选送的土族原创歌舞剧《彩虹儿女》和大型历史藏戏《松赞干布》两台剧目从来自全国35个代表团的43台节目中脱颖而出,斩获三项大奖,其中《松赞干布》夺得最高奖项——戏剧类剧目金奖,为我省参演活动划上了一个圆满句号。
各尽其美
尽显文化自信
土族服饰、土族盘绣、土族酩馏酒、土族梆梆会、土族婚礼……随着土族原创歌舞剧《彩虹儿女》登上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的舞台,土族的原生态文化也走出彩虹之乡,走进首都人民的视线里……
大幕拉开,一幅既有厚重历史感、又有浓郁民族感的巨幅唐卡再现了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创制文字,与唐王朝联姻等历史场景,令梅兰芳大剧院的现场气氛旋即沸腾,引发了现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8月27日、28日和9月4日、5日,我省这两台剧目逐一亮相于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大舞台。歌舞当笔墨,戏剧做琼浆,倾情展示了青海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唱响“最炫民族风”,奏响民族团结最强音。
演出点燃了首都观众的热情,场场爆满,剧院里座无虚席。
观众的热情不仅体现在演出剧场,在网络空间更被广泛地点燃。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最受欢迎剧目网络投票启动后,人们纷纷为这两部剧目点赞。
“没有宏大的叙事场面,没有绚丽的舞台技巧,《彩虹儿女》集中展现的是土族同胞生产、生活、节庆等多个场景,清新朴实,令人耳目一新。”网友“天天乐”这样说。
网名为“翩翩鹤舞”的网友说:“我家乡的传统藏戏终于可以在北京的舞台跟大家见面,万分激动。相信家乡儿女用灵魂演绎的这部壮丽史诗会让大家切身感受到藏族文化绚丽深沉的独特魅力!”
为了让首都观众能够零距离接触和认识青海少数民族文化,我省代表团在演出之外,还精心准备了很多“助兴节目”。《彩虹儿女》演出之前,我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董思明等现场展示了土族盘绣、花儿、敬酒歌、安昭舞等原汁原味的土族特色文化,将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集中展示。观众们一边品尝青稞美酒,一边与土族民间艺人亲密互动,感受着青海少数民族文化魅力。
“本届会演是一次青海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成果的展示,会演激发和提升了我省少数民族文化自觉意识,是对民族文化自信的一种生动诠释,让我省民族文化更加熠熠生辉!”青海代表团副团长、省民宗委主任开哇对记者说。
常创常新
古老民族文化焕发新生机
艺术的魅力在于常创常新、永不止步。
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举办的一次全国性少数民族文艺盛会,不仅是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伟大成就、各族人民良好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参加文艺会演,既可以充分展示近年来我省民族文艺事业的最新成果和我省少数民族文艺的独特魅力,又是对我省少数民族文艺队伍创作能力和演出水平的全面检验与锻炼的过程。
我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交流过程中,各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绚丽多姿的民族歌舞、精美绝伦的民间工艺和艳丽缤纷的民族服饰。
从1980年举办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以来,我省每届文艺会演都参加。第一届文艺会演中,我省的参演节目虽然没有获奖,但表现不俗,得到了专家及首都人民的欢迎和肯定;随后,第二届参演节目《高原厚土》、第三届参演节目《唐蕃古道》、第四届参演节目《藏羚羊》和《热贡神韵》均获得了金奖。
革故鼎新是延续我省民族文化生命的不竭动力。
对于少数民族歌舞,人们的传统印象多是“原生态”。本届文艺会演,《彩虹儿女》以土族民俗为创作蓝本,全部歌舞段均为原创,除了传统民族歌舞外,还有现代舞等更多艺术形式的呈现。加之现代舞台数字化多维空间技术运用相当普遍,整体演出呈现出古老与现代的交相呼应,令人大开眼界。
《松赞干布》则是以藏族的历史英雄人物为主人公,以本土化、民族化的人物故事体现民族情感与价值观。全剧音乐、舞蹈、画面或磅礴雄壮,或幽婉细腻,或灿烂明丽,或激昂轻快,用唯美营造出一个震撼人心的鸿篇巨制,获得金奖实至名归。
任重道远
为中华民族文化增添瑰丽色彩
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已然成为各民族文艺工作者挖掘、整理、传承、弘扬、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日益散发出夺目的光彩。我省代表团在会演中获得的佳绩无疑为我省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再度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多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连续举办了5届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节,以“高原花儿红了”为主题,展现出河湟文化、江河源文化、热贡文化的特色,突出青海民间文化资源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多元性,努力打造青海民族民间文化品牌;
全省各级文化部门十分重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积极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非遗项目传承人、保护单位,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培训;积极搭建平台,组织各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进行展示,促进其发展、创新;
……
正是这些千方百计、实实在在的支持鼓励,才使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艺术精品代代相传,没有“人亡歌息”“人去艺绝”;不但得以“活下来”,而且越活越丰裕,成为各民族兄弟姐妹交流、融合、共鸣的重要桥梁。
“只有保持好本民族特色的文化,才能为中华民族文化增添瑰丽的色彩。今后,我们要在提高剧目的质量上继续下功夫,在传承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力求在参加会演后还能长期演出、流传,充分展示我省少数民族风采,共同为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作出贡献。”手捧沉甸甸的奖牌,青海藏剧团团长仁青加觉得今后的任务更加任重道远。
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虽然已经落幕,但我们追赶民族文艺繁荣进步的脚步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