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月亮 偷月饼”,被遗忘的青海中秋习俗——民俗专家朱世奎谈中秋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逢中秋节,各地都会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以示庆祝。除了赏月和吃月饼,青海人过中秋其实还有不少传统习俗,比如献月亮、偷月饼等等。9月14日,记者采访了我省民俗专家朱世奎,听他讲一讲已经几乎被遗忘了的习俗。
中秋的渊源
中秋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书记载,“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中。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在一年秋季的8月中旬,故称“中秋”。中秋也有很多别称,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8月在仲秋之时,又称“仲秋”。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月,象征团圆和家人团聚,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古人一直对月亮十分尊崇,中秋节,月光皎洁明亮,民间还要举行赏月、祭月以及游乐和观月等一系列活动。在人们看来,天上月圆,人间团圆,中秋佳节被赋予了幸福美满、喜庆祥和的气氛。
另外,中秋的起源,还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每年8月,农作物和各种瓜果陆续成熟,此时,农民们都有个朴素的想法,认为农作物的成熟,不仅需要充足的阳光,也有月亮的功劳,因此选择在农历八月十五赏月、拜月,对月亮表达感谢之情。
“馒头上盘蛇”青海月饼讲究多
每年中秋节,制作传统蒸笼月饼是青海民间的一个重要环节。青海的手工月饼与广式月饼、京式月饼不同,青海月饼以面粉为原料,用蒸笼蒸出来的花式大馍馍。青海手工月饼不仅展示着各家妇女的炊事技艺,也蕴含着深厚的中秋文化。
说起青海的大月饼,青海民俗专家朱世奎幽默地称之为“青式大月饼”。他说,青海人讲究,青海的月饼更讲究,月饼有大月饼、小月饼之分,用来拜访亲友和用来拜月的造型也不同。在他的印象中,每逢中秋,家家户户都要蒸一个底径30厘米左右的月饼。制作时,要先把新打的麦子磨成面粉,之后加入红曲、香豆和清油,分别揉成红色、黄色、绿色的瓤,在最外层还要包上一层白色的面皮,放在大蒸笼中蒸熟。大月饼的面皮上还会用彩面做出蟾蜍和蛇的造型。
“月饼面皮上为啥要做蟾蜍和蛇,这还有一个故事。”朱世奎说,在老一辈青海人中有个传说,说月食是由于蟾蜍偷吃月亮所致,而蛇是蟾蜍的天敌,为了保护月亮,人们便做一条蛇吃掉蟾蜍,如此,蛇也是月亮的保护神。
八月十五晚上要“拜月偷月”
小调中唱道:“八月里到了月儿圆,新蒸的月饼献老天”“怀抱上大西瓜,才把个月儿玩”。吃月饼、赏月、走亲访友是青海中秋节的习俗。朱世奎说,在他的印象中,每逢农历八月十五,家里的大人要把屋舍打扫干净,等着月亮升起,开始拜月活动。以前大家住的多是四合院,八月十五,家人会在院落西房的廊檐下支上供桌,供桌正中间摆上特制的大月饼、铜灯、磬和香炉,桌上还会摆上西瓜、苹果、红枣、沙果等水果。
晚饭过后,一家人聚在院子里,轮流敲磬等待月亮升起。当月光照到西房屋檐上时,由家中女性带领孩子对着月亮磕头。拜月完毕,大家将月饼、瓜果掐一些,向空中抛撒,然后一家人开开心心吃瓜果和月饼。
青海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朱世奎解释,之所以有这种说法,是因为秋天属“阴”,月也属“阴”,这些说法都与女性有密切关系,因此女性拜月祈祷丰收和团圆最为吉祥。
在青海有些地区,还有“偷月”的习俗。所谓“偷月”,是等到月亮升起后,调皮的孩子们三五成群从大门或翻墙潜入别人家,偷偷拿走别人家献给月亮的水果和月饼。被“偷”了月饼的人家,不会生气反而会很高兴。在人们的想法中,被“偷”月饼的人家是有福气的人家,“偷”点贡品相当于沾点福气。也有人觉得,献桌上的贡品变少了,是被月亮“吃”过了,会得到月亮的祝福。
如今,这种传统正在消失。
我和月饼的故事
月饼里的母爱
“别忘了下班回来一趟,拿两个月饼回去。”9月14日中午,市民苏女士叮嘱已经出嫁的女儿。苏女士口中的“月饼”正是青海传统的大月饼,中秋节,母亲亲手做月饼给出嫁的女儿,是苏家延续了几十年的传统,也是母亲对女儿爱的表达。
14时,等女儿上班出了家门,苏女士将一口接好水的大蒸锅放在电灶上,转身系上围裙,将已经发酵好的一盆发面倒在案板上开始揉面。苏女士一家人是老西宁,还保留着逢年过节亲手制作美食的习惯,如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腊八节的腊八粥等等,苏女士都要自己制作,她觉得亲手做过节食物,才是家的意义。
“我结婚的时候是上世纪70年代,当时中秋节不放假,都是下班后和公公婆婆、丈夫孩子一起吃饭庆祝。看望娘家妈妈要等到星期天休息,这时候中秋节已经过了,但母亲会从木蒸笼的最下面一层拿出两个留给我的月饼,让我带回去和婆婆家的人一起吃。年年如此。”苏女士说,“我婆婆也是如此,每年中秋节家里做月饼是一件大事,头一天就泡上了酵头,第二天一大早就开始揉面发面,一次蒸十几个月饼,除了够家里吃的,就是留着给已经成家的女儿带走的。”
说着,苏女士将手里的面团分成三份,最小的一份拌菜籽油揉成油面备用,最多的一份面被擀成一张面饼抹上菜籽油,分别撒上绿色的香豆粉、红色的红曲粉、黄色的红花粉,这些是苏女士早早准备好的植物着色材料,月饼香不香、好看不好看就全靠这些植物粉末了。苏女士这做月饼的手艺也是综合了母亲和婆婆之长而来的,蒸出的月饼深受家人喜爱,这里有个诀窍,苏女士说:“我喜欢用红花粉代替黄色,红花粉味道比姜黄更香。”
19时,苏女士的女儿下班回来来,一进屋就深吸一口气感叹:“这月饼真香。”此时,最后一笼月饼热腾腾地出锅了,看着“开口笑”的月饼,苏女士对女儿说:“这笼月饼比上一笼蒸得好,等会儿你就拿这一笼的吧。”女儿一边点头答应,一边迫不及待地掰开一个刚出笼的月饼,热乎乎地咬了一口,满足地嚼了起来。这一刻,母亲的爱通过月饼满满地传递给了女儿。
月缘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小祁和小吕已经相恋四年了,大学毕业后各自在不同的城市工作,每年中秋节是两人最期待的日子。中秋节的红豆月饼成为了他们彼此之间温馨甜蜜的回忆。
当初,小祁和小吕结识也是缘于红豆月饼。2011年中秋节,那时的小祁和小吕就读于同一所大学,那年中秋学校放假后小祁没有回家,而是参加了一个朋友们的聚会,经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同样喜欢红豆月饼的小吕。在小祁的记忆里初见时的小吕一头乌黑的长发,清纯干净的面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两人都喜欢吃同样口味的月饼,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经过后来慢慢接触,发现两人有许多共同的兴趣爱好。两颗年轻的心就这样渐渐被彼此吸引,并最终走到了一起。
2013年大学毕业后两人到了不同的城市工作,开始了异地恋。异地恋总会有很多误会和矛盾。吵架、拌嘴、冷战总是难免的,但是他们之间的感情从来没变过。每次发生矛盾,小祁总会先妥协,小祁经常从他工作的城市,跑遍大大小小的超市,找小吕爱吃的红豆月饼,然后寄给她。红豆月饼不仅是两人共同的美食爱好,同时也是他们爱情的依托。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红豆有着美好的寓意,寄托了他们甜蜜的爱情。每年的中秋节小祁都会带着他们最爱的红豆月饼与小吕团聚,今年的中秋节也是如此。 “我们今年准备订婚啦,小祁明天要带我回家,我们已经买好了送给他爸妈的礼物以及我们爱吃的红豆月饼,准备去他家见家长。”小吕一脸甜蜜地说。
小祁和小吕终于要结束长达四年多的爱情长跑了,红豆月饼让他们相识相交相知,更让他们成为了彼此一生的牵绊。就像这么多年两人共同爱吃红豆月饼的爱好没变一样,愿他们的爱情也会长长久久,一生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