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水青山出颜值 让金山银山有价值 ——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启示录
一只雄鹰在黄河源头玛多县扎陵湖上空飞翔(2014年7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吴刚摄
展示成果、交流经验,凝聚共识,当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在省会西宁圆满落幕时,青海又肩负起时代使命再出发。
作为本届国家公园论坛的重大收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贺信字字暖心催人奋进,不仅体现了中央重视关怀、彰显生态文明思想,也为建好国家公园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不竭动力。
同时,作为本届国家公园的重大成果,形成了“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保护自然生态及自然文化遗产最有效形式和途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自然保护的基本理念与原则”“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等八方面的广泛共识,即《西宁共识》,这将为青海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提供方向和借鉴。
在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的关键时期,借势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充分吸收与会代表们的真知灼见,青海将如何以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现“国家公园省、大美青海情”的独特魅力,为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积极贡献?
启示一——以实际行动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在省会西宁召开,就如全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青海启动,令我们欢欣鼓舞。
在青海举办国家公园论坛,这不仅展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效,介绍了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新实践,且还搭建起了一个开放共融的国家公园建设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于青海,在充分展示我省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新探索的同时,还为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论坛研讨交流助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沿着时代发展脉络,立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长远眼光,将保护生态贯穿于发展全过程,从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到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先行区,从深入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到深入实施“一优两高”,从启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到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青海一直在定量中寻求变量,在一次次改革中攻坚克难、锐意进取。
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实施“一优两高”,在扎实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基础上,以“五大生态板块”为抓手,切实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获批,可可西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生态文明建设呈现出遍地开花的生动局面。
这些年,我省大力度实施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计划,以“城乡绿化美化”“全民义务植树”等八大行动为载体,大面积推进人工造林增绿提质增效;积极落实重点生态工程,启动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二期等重大生态工程;启动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组织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草、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
再到近几年,在我省先后启动全国首属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和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如今的青海已成为了在全国首个承担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省份。
期间,青海以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着力理顺自然资源所有权和行政管理权的关系,有力改变“九龙治水”局面,切实解决执法监管“碎片化”问题,积极探索生态管护公益岗位“一户一岗”,且正在多方面、立体式打造生态保护、文化、科研“高地”,探索“村两委+”社区参与共建共享机制……
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三江源头再现“千湖美景”,每年将流出逾600亿立方米清洁水源滋润华夏大地;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监测到5只雪豹同框画面,并在国际重要湿地申报工作中时隔30年后再次记录到“鸟中大熊猫”黑鹳,反映出祁连山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向好。
纵观今日青海大地,从三江源头到湟水河畔,从柴达木盆地到祁连山下,一片片“绿洲”在荒漠中山头上点亮发展希望,一个个牧民享受着生态共建共享机制从草原利用者转变为草原保护者,天空蓝、草原绿、河湖清再度成为青海“代言”,向世人展现绿色青海“新形象”。
启示二——以务实之举谱写美丽中国青海篇章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重点改革任务,党的十九大进一步确立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改革目标。青海积极作为,从战略提出到部署落实,今年6月,我省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启动共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
作为全国首个承担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省份,在青海开创性创建国家公园示范省,条件得天独厚且基础已经具备,这项时代力举不仅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更是我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谱写美丽中国青海篇章的务实之举。
立足论坛看青海,跳出论坛看青海,近年来,我省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扎实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取得阶段性成效,彰显出思想光芒。在此基础上我省进一步打造国家公园示范省,这条事关青海发展全局和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落实的发展路径,是青海重要的发展机遇,也是青海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论坛虽闭幕,但对青海却意味着新的开始。全省上下形成一致共识,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充分认识到实行国家公园体制是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以论坛为新起点,集思广益、凝聚共识,研究制定具体贯彻落实意见,加快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青海智慧、创造青海经验。
以论坛为起点,加快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青海将紧紧围绕“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一核心,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按照系统性谋划、综合性施策、体系化推进的思路,紧盯“三步走”规划目标,确保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起管理科学、布局合理、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形成生态保护的新体制、新模式,促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整合优化完善自然保护地、创新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建立自然保护地资金保障机制、自然保护地科学有效管理、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为全国做出示范。
以论坛为起点,加快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我省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等明确的试点任务,以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为契机,推进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五个专项规划和标准化建设工作,继续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二期工程,且还将持续加快推进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深化三江源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逐步实现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从打好基础向提升质量转变,从制度建设向巩固完善转变,从探索试点向全面建设转变。
以论坛为起点,因地制宜打造独具祁连山特点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样板”,我省将以“试出成效、试出样板、试出标杆”为目标,推动“生态保护高地”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国家公园统一高效的管理机构和能力建设。同时,通过在全省保护地率先推行“村两委+”社区参与共建共管共享机制,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协调发展新模式。同时,将积极推动“生态科研高地”建设,加快构建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体系,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和野生动植物监测,还将着力打造“生态文化高地”,逐步建立规范现代的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体系,着力打造自然生态体验区和环境教育展示平台,让祁连山丰富的生态、地域、民族和历史文化成为国家公园建设发展的最大潜力。
启示三——以绿色理念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推动绿色发展,可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是解决生态与发展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从青海实际出发,这里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具备绿色发展的资源禀赋和天然优势,兼顾保护与发展的双任务推动实现永续发展,就要走好保护优先、绿色发展这条路。
本届国家公园论坛作为展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交流展示平台,在全面展示我省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探索成效时,也充分展现了当前我省加快绿色转型的有力举措,当前的青海产业不断回归生态“本色”,提升生态“纯色”,凸显生态“特色”,依托绿色而起而兴的产业不仅结构更优动力更足,且实力也更强效益也更高。
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全省共识,我省以建设生态大省、生态强省为主攻方向,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用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努力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绿色产业是绿色发展之基,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构建具有突出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绿色产业体系,坚持集约化有机化品牌化方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壮大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加强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建设,培育壮大十大特色农牧业,成为全国最大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和有机枸杞生产基地。
坚持以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为核心,我省不断加强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特色产业实现齐头并进,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加快推进,盐湖化工、光伏发电、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快速崛起,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八大绿色产业体系”已具雏形。
同时,我省全力推动以旅游业为龙头的十大现代服务业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逐渐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逐渐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在今日青海,现代服务业层次和水平大幅提升,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已超过45%。
国家公园论坛为青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再添“新翼”,站在新起点上的青海,将抢抓时代发展机遇,借鉴各方经验,取长补短开拓创新,全力推动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以实际行动让绿水青山出颜值,让金山银山有价值。(宋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