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送温暖:有大家帮着,我们村发展会更有戏
早春三月,阳光和暖。3月2日一大早,青海日报社工作组来到海东市乐都区中岭乡,为贫困群众送上米、面、油等慰问品,开展联点扶贫帮困工作。
从乐都区出发,沿着蜿蜒回环的盘山公路前行,约20公里的路程上,工作组人员边谈论中岭乡这几年的变化,边谋划如何帮扶乡村发展。
这几年,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中岭乡不断在变化:山上的道路进行了硬化,路两边设置了护栏,村路好走了,也更安全了,过去风天扬尘弥漫、雨雪天道路无从下脚的情况成了历史。然而,这些发展变化,大家觉得还不够。
来到中岭乡业善哇村村口,我们便听到锣鼓阵阵,鞭炮声声。大人、小孩像赶集似的往乡政府院子里汇集。
原来,这天正逢全乡新春文艺汇演。喜庆欢乐的秧歌、社火跳了起来!“村里新修起来的文化广场,有排练的地方,农闲时候有事可干。这不,春节的节目还没演完,我们已经开始编排‘三八’妇女节的节目了。”村民王兰高兴地说。
踏着欢快的音乐鼓点,工作组成员向大山更深处的上岭村走去。在上岭村的综合服务中心会议室内,工作组成员与村“两委”和党员、群众代表展开座谈,真诚倾听意见和建议、面对面帮助分析形势、提出解决问题方法。
“农闲时候找不到活干,能不能帮助找一份工作?”“我家的房子失修多年,希望能通过有相关政策,把房子翻修一下。”
村民们畅所欲言,工作组成员一边忙着记录,一边鼓励群众。“贫困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对未来的发展要有信心、有决心、有思路,要转变观念。村干部和全村群众团结一心,增强信心,小山村一定会富裕起来。”
听到工作组暖人心的话语,年近70岁的村民王进华放下烟斗,激动地鼓掌:“有大家的帮扶,我们村里未来的发展肯定大有希望、发展会更有戏!”
据了解,上岭村地处脑山地区,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为省定贫困村,自联点帮扶以来,青海日报社制定了《驻村联户帮扶上岭村三年规划》,成立了中岭乡上岭村扶贫联户工作队,明确了精准帮扶对象。
乡党委书记张德军说,自青海日报社开展联点扶贫帮困中岭乡多年来,全乡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村民的观念逐渐转变。“前年协调水利厅打通了10公里的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龙王沟到大水泉的人畜饮水问题;秋收时节帮助乡亲们联系大客户,打开马铃薯销路;借用媒体优势传播发展新路子……”
张德军指着被乡亲们团团包围起来的乡村百姓舞台告诉记者,这个地方几年前是垃圾成堆的一个烂草滩,在扶贫工作组的帮扶下,争取项目资金,把这里修成了农机站,有农家书屋,也有邮电所,秋收时这里是马铃薯的交易场所;农闲时,是村民健身娱乐、读书充电的好地方。(孙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