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多学生北京行:助力教育 精准扶贫——访《求是》杂志社社长李捷

27.08.2016  18:14

  青海新闻网讯 日前,杂多县39名师生来到北京参加《求是》杂志社和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组织的“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活动。为此,记者就《求是》杂志社近年来对口帮扶杂多县的意义、举措、成效及今后打算采访了《求是》杂志社社长李捷。

  1998年,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发生特大雪灾,《求是》杂志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统一部署,开始联点帮扶杂多县。《求是》杂志社与杂多县18年来风雨同舟,18年来真心相助,18年来情同手足。

  杂多县是青海省最偏远的一个县,《求是》杂志社是中央机关刊物,18年来,是什么样的渊源将这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李捷说,扶贫不是一种施舍,作为党的刊物,党中央的直属机关,对党、对祖国、对人民要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18年前,我们联点帮扶杂多县,这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也是求是人的神圣职责。18年来,我们始终把帮扶杂多的工作作为全社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

  18年的帮扶,从最初的送钱送物到现在的智力帮扶,《求是》杂志社为何会有如此转变。李捷说,18年来我们每年都至少拿出20万元用于帮扶工作,最初还号召职工结对子,一对一帮扶最困难的牧民,曾经有一位老同志资助一名孩子上学,从小学到大学,孩子毕业后主动要求回杂多建设家乡,帮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去年6月我去杂多县做了一次调研,有两件事情印象深刻。在一位老阿妈的家里,房屋破旧昏暗,老阿妈的眼睛还不太好,唯一的希望是家里的小孙女能上学。在杂多县中学,灾后重建的校舍很漂亮,问到孩子们有什么愿望,都说想去北京。所以我当场就决定,邀请他们到北京来,邀请他们来游学。回来后就和大家商量,精准扶贫就从教育扶贫开始,从帮孩子们立志开始,邀请孩子们到北京来,接受“三热爱”教育的同时,了解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从哪里来的,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用知识报效祖国。

  举办“三热爱”主题教育活动今年已经是第二次了,那么举办这样的活动对杂多县究竟会有多大的帮助。李捷说,举办这样的活动可以使藏区的孩子们牢固树立爱党爱国的意识,这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做人的根本;牢固树立学习创业的意识,这是每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少年成长成才的不竭动力;牢固树立知恩感恩报恩的意识,这是有责任有担当的青年人应有的社会良心;牢固树立不怕困难、经受任何挫折的意识,这是每一个有抱负有志向的青年人应有的奋斗拼搏精神。我们衷心地祝愿孩子们茁壮成长,将来考进高等学府,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成为推动民族团结民族和谐的中坚力量。

  通过举办“三热爱”主题教育活动,可以让孩子们立下好好学习、发愤图强,建设家园、报效祖国的志愿;播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种子,并把它传递到玉树草原和高原大地,让更多的同学知道,全国人民时刻在关注着藏区发展、关心着藏区人民的生活。

  今年的活动在去年活动的基础上有了创新,今年的活动又有什么新特点?李捷说,首先,今年的活动增加了一个合作伙伴,就是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通过去年的活动,我们在思考,党刊做思想政治工作、传播党的声音有优势,在教育上却没有太多资源,想寻找合作,偶然遇到了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楚国清书记,两家单位达成共识,优势互补,今后还会再邀请更多的合作伙伴。其次,在“三热爱”基础活动上,今年新增了创业拓展内容,团队合作、拼搏精神的培养,还有联欢内容将更加丰富精彩。再次,加强了互动,特别是很多志愿者,特意选拔了几名藏族大学生做志愿者,这样增加了互动性,也是总结去年活动经验后做的改进,让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大爱无疆的种子,从而为“三热爱”打下深厚的感情基础。

  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求是》杂志社下一步打算如何帮助杂多精准脱贫?李捷说,如今,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想指引下,我们要以更加务实高效的工作,为杂多县各族人民早日过上小康幸福生活,继续共同努力奋斗。我们会根据中央的要求,根据杂多的需要,进一步拓展深化“三热爱”主题教育活动。

  今年4月20日,我和北京市青年政治学院楚国清书记第一次会面,就把今后长期合作,把杂多师生赴京参加“三热爱”活动这件事确定下来。6月15日,我们共同在北京市青年政治学院举行了“青少年三热爱教育基地”挂牌仪式。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精准扶贫、教育扶贫这件大事久久为功、深入持久地做下去。我们两家共同商定,明年准备进一步增加邀请杂多县师生赴京参加“三热爱”活动的名额,从现在的30名学生增加到60名学生,以满足杂多县广大师生的期望。我们还会通过多种方式,邀请杂多县中小学骨干教师来京培训,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