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善:要让村子变新样
青海新闻网讯 冬至的早晨,记者走进海东市乐都区达拉乡红沟村,村民们正在忙着炸油饼、洗萝卜、剁肉馅、包饺子。而在红沟村村委会办公室里,“第一书记”李存善一边嘱咐村支书准备萝卜,一边提起文件袋匆匆赶赴乡政府开会。
开完会,李存善才得空与记者聊几句,他一边忙着倒茶,一边笑着说:“昨晚加班写材料,今天早上来开会前又改了一遍材料,可把我忙坏了。”初次见面,李存善忙工作的身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者在与李存善交谈中得知,他是青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主任,去年10月受青海大学党委的选派与同事白忠义来到了红沟村驻村。
红沟村离乐都区政府有27公里,离达拉乡政府13公里。这里山大沟深,道路险峻,地处浅山地区,交通极其不便。李存善看到村里的情况,便与驻村干部白忠义一起走村串户,了解情况,经常到田间地头与村民一起干农活、拉家常。“红沟村的94户人家都有我的足迹,平均每个人家去了四五次。”李存善说。
一年前,红沟村的很多村民居住在几十年房龄的破旧危房里,因为该村所在区域的地质结构不宜居住,随时有滑坡的危险。看到此况,李存善申请到了整体搬迁项目,并邀请有关部门精心选址、规划后由青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完成了住房设计。目前,40套每套80平米的住房主体工程已经完工,现正在内外墙粉刷装修工作,有望年内搬进新房。村民们喜在心头,乐在脸上。白忠义说:“一年前,我和李老师来到这里,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吃饭都是去村民家吃。现在,锅碗瓢盆都置办全了,新的村委会也盖起来了,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要想富,先修路。”红沟村的交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村民的致富,村民到乡上办事都要步行15公里。李存善想到将来发展产业,交通状况必须先改善。他好几次爬山步行十几公里勘察新的道路路线,开辟了一条新道路。从迭尔沟村到红沟村,可以减少16公里的路程,这条路的开通将惠及达拉乡5个村。目前路基已经全部打通,明年开春将进行道路硬化。
反复做思想工作,分析贫困原因,制定脱贫计划,与专家共同探讨脱贫致富的路子,这个第一书记一天也没有闲着。路也修好了,房子也盖好了,村民们靠什么吃饭?于是,李存善与同事白忠义便开始申请扶贫项目,修建三所总面积2600平方米的养殖场和一个50立方米的蓄水池,并利用建档立卡户每人5400元的国家扶持资金,由有经验的养殖户和建档立卡户签订协议,用利润分成资产收益的办法增加农民收入。一位村民说:“我们已经拿到收益金324元,坐在家里都能挣钱。”
根据红沟村的实际情况,青海大学免费提供了1万多斤高产蚕豆种子,播种260亩,并提供技术指导,农户种植蚕豆比往年增加了40%的收入。“我种了600斤大豆,虽然开花期受到旱情影响,但是产量还是比以往要高很多。”村民袁复祥说。
回想一年来的工作,李存善与白忠义感慨万千,但是他们却在苦中作乐。李存善说:“看到贫困村的村民一天天走出贫困,我觉得这一年来,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