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主任也是村书记寻乌南桥“一肩挑”干部谢小洪印象
南桥村的葡萄园示范基地大棚 摄影:黎萌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黎萌):去赣南毗邻广东的寻乌县南桥村采访,同行的中外媒体人各自围住了当地干部和村民。在村里的连湖段葡萄园示范基地,我们边走边看,话题集中在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等问题上。原来,以种植脐橙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赣南地区农村百姓,近年来受柑橘黄龙病的影响,收入锐减。如若再不物色到新的替代产业,受穷则是必然。
“当村干部首先自己要有钱”
“我们站在这个位置,就要为村民谋福利,习主席在说‘三严三实’时,提到创业要实,我觉得很有道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说这话的是谢小洪,南桥村连任三届的村委会主任,同时也是第二次连任的党支部书记。他早年就在广东投资种脐橙和柑橘,有个100多亩的农场,因为经营得好,不仅自己致富了,寻乌县还因此请他回乡当了带头人。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寻乌的领导想让谢小洪带着南桥村的村民一起致富,这与乡亲们的想法一致,因而一而再、再而三地选他当村主任。四年前,他又被另赋予村支书的重任,成为名副其实的村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干部。对此,谢小洪说,“我跟村民都讲了不当了,因为差不多就60岁了,而且已经是村主任,但是大家都拼命要选我再当书记,就当了。”
为什么能够赢得村民的如此信任?谢小洪随后所言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怎么说呢,我觉得当村干部首先自己要有钱,你没有钱就不要去当。”“我自己有钱,所以村民都信任我,有些事村里没钱我自己掏了,没事的,我每年的收入大概有60万左右。你比村民还穷,怎么去当这个带头人呢?”
谢小洪的话紧接着就得到了一个佐证——那天开车带着我们在当地采访的司机谢师傅家也在南桥村,据他讲,谢小洪是第一代个体户,因为自己有经济实力,所以不像有的村干部要谋私,“上面拿下来的钱他都给村民,尤其是对低保户、困难户,他真的就把钱亲自发到他们手里。他没有私心,这就让村民信服,认为他公道,这个人没有选错。”
不种香果和草药 情有独钟是葡萄
连湖段葡萄园示范基地今年3月启动,引入了山东的一家民营资本,现种植面积460亩,来源于村里约占总数六分之一的农户的流转土地。已种的30余万株葡萄中,品种以夏黑、玫瑰为主,明年端午节前就可以成熟上市,预计亩产2000斤以上,以市场价每斤五、六元计算,每亩可收入一万元以上,未来到产量高峰期时,每亩将达到3000-4000斤,收入有望大幅增加。
为了给替代产业准备好空间,南桥村去年冬天就把这部分土地流转了过来,同时,村里归属的南桥镇政府也在帮着找适合的致富项目。先找了百香果,市场价平均每个五、六元,但谢小洪不同意,认为技术含量低,太普通,卖不出价;然后又考虑过种植中草药,但他认为土地不行,因为村里的地80公分以下甚至更浅的都是沙,湿度不够。谢小洪情有独钟的是葡萄。
理由呢?他说,一是村里过去在人民公社时就种过葡萄,这里的葡萄比其他地方早半个月上市;二是他认识的一个在广东惠州种葡萄的老板,开始时仅100亩,后来发展到至少1000亩。广东的人工费和土地流转费都比寻乌高,但还是干得红红火火。“我们村几个干部去看了以后,都觉得可行,所以我就选择了在我们村里种葡萄。”
南桥村总共有746户,已经参与葡萄园土地流转的有122户。“未来我要看明年的收成和效果,效果好的话,其他农户可能也愿意流转;如果农户愿意自己散种葡萄,葡萄园将免费为他们提供葡萄苗,未来还有葡萄收购保护价兜底。”谢小洪说,122户中已经有部分贫困户,他们每年每亩有1000元的土地流转收入,另外还可以到葡萄园里打工,一天至少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