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乙亥麻村容“大变脸”——走进拉乙亥麻村⑧

13.12.2016  12:10
来源:青海日报

  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

   10月初的拉乙亥麻村满目秋黄,一座座有玻璃窗、小院子的砖瓦房散落在草原上。

  海南藏族自治州倒淌河镇拉乙亥麻村,地处青海湖东岸,这个坐落在草原上的村子,如今家家搬进砖瓦房,再也不为用电难、吃水难、上学难发愁了。

  “在我们这,你丝毫感觉不到牧区村落贫穷落后的气息,反而有一种整洁、气派的感觉簇拥着你,迫使你急切地去欣赏‘草原新村’的娇容。”土生土长的村主任才项朋措手里拿着公文包,满口“文化味”。漫步村中,草儿随风摇摆,牛羊悠闲自得。留心四周,竟没有发现一片纸屑、一个烟头。

  才项朋措把此归功于村里的“环境打扫日”活动。

  他介绍,早些年,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差,家家户户只顾自己,自家的生活垃圾,要么往别人家的墙根倒,要么随便找一土坑埋了。“垃圾靠风刮,要么挖坑埋,室外更是脏乱差……”

  2010年,在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村里把每月的1日至10日定为环境打扫日。“实施前期,可没少作难。”才项朋措感慨。

  提起这个话头,村民华青来了兴致。“当时我们的生活垃圾还很单一,也没有现在那么多种类,多数是自己把垃圾烧掉。”

  接着华青的话茬,包村干部夏吾多杰搔了搔头说:“人的习惯有时很难改变,更何况是引导牧民重新培养新习惯。当时,每个社的社长总会挨家挨户去叫人,召集家里清闲的人,拿着麻袋,带领大家去人流量大的地方捡拾垃圾,并把垃圾装好放到村里的垃圾车里。”

  现在华青把家安置在镇上的游牧民定居点,一百多平方米的二层小楼,处处充满藏式风情。正是在“环境打扫日”各项制度的约束和村干部以身作则的影响下,村民的环卫意识也逐渐增强。华青正是这片定居点环境清扫员,他和媳妇两人,负责小区的清扫,两人一年也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

  在采访中,记者还碰见了驾驶垃圾车的村民巷热。

  “村里的垃圾量多吗?”记者问。

  “还好,村里有两个垃圾填埋场,一个已经填满了,我现在负责把村里的垃圾拉到州上,每3天送一次。”巷热回答。

  包村干部夏吾多杰补充道,现在村里的环卫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村里专门配备了垃圾配送车,村民不再随意堆放生活、生产垃圾。

  过去,随地扔垃圾、吐痰司空见惯。现在,大家伙主动把垃圾分类装好,有时到州上办事,自己开着车顺便就带上垃圾送到指定的地方。

  人改变环境,优美的环境也着提升人的素质。

  村民胡乱占用公用牧道,也是村里的一大难题。以前为了增加自己家草场的面积,原定15米宽的公用牧道,愣是被“挤”成3米宽。如今,这个困扰村里20多年未解决的15米宽的公用牧道,共30余公里,已进行了拆除,像桑杰尼玛这样的牧民主动放弃占有的牧道。

  “影响村容村貌的‘乱堆乱放’消失了,环境变美了,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村民越来越多了……”村主任脸上透着自豪,而这一切,离不开村“两委”班子的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