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村干部要做到“三勤”——记西山乡东山村党支部书记王统邦

21.01.2015  17:03
核心提示:   (本网记者 刘志强 实习生 白如霞 报道)他那硬朗的身影、爽朗的笑声、满头的银发,总给人一种大西北乡村老汉率直、精明、果敢、睿智的感觉。多年来,他挥洒热情一心为村民干实事、做好事。他就是互助县

   (本网记者 刘志强 实习生 白如霞 报道)他那硬朗的身影、爽朗的笑声、满头的银发,总给人一种大西北乡村老汉率直、精明、果敢、睿智的感觉。多年来,他挥洒热情一心为村民干实事、做好事。他就是互助县西山乡东山村支部书记王统邦。

  王统邦出生于1950年,自1985年入党以来一直担任西山乡东山村党支部书记。这位老书记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他把毕生心血都倾注在村支书的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脚踏实地干事创业,先后多次被省、地、县、乡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党员、优秀村支部书记。

  植树造林荒山秃坡披绿装

  “王书记干了一辈子村干部,自己没得到什么好处,但为村里群众的事情操碎了心,他是我们东山村群众的主心骨。”已卸任的与王统邦一起搭挡十几年的回族村主任马良俊说。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记者来到了位于互助县西山乡东侧的东山村,这是一个回汉群众聚居的行政村,全村有8个社,271户农户,1170人,眼前的东山村山高路陡、坡大沟深,是典型的高原浅山失陷性黄土山区。据村民介绍,以前该村山秃岭荒、尘土飞扬,水土保持难,算得上是一个寸草难生的地方。

  据了解,王统邦在1976年至1985年担任东山村第一生产队队长、东山大队副大队长和村副主任期间,为改变家乡山秃岭荒、尘土飞扬的现状,组织群众先后从民和县、海石湾、乐都县等地买来种苗,带领群众向荒山秃坡宣战,东山村的沙沟、乱沟、条子沟、牛毛滩等地方都成了东山村群众植树造林,改变家乡荒山秃坡面貌的好战场。几年下来,东山村的荒山秃岭都披上了新绿,泛绿的油松、迎风摇曳的小白杨、满山成行成排开放着金黄花朵的柠条以及沟道里红茸茸的沙柳都为东山村的山川增添了生机和希望。那些年,以东山村植树造林为契机,西山乡开展小流域治理,大兴植树造林之风。值得一提的是,1979年西山乡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小流域治理先进单位”。现如今东山村2800多亩昔日荒山荒坡一派生机昂然的景象,每到春夏季节绿色浸染着山川。

  积肥修梯田水泥路修到山尖尖

  山高地贫、广种薄收是王统邦上任村委会副主任时农业生产中面临的实际困难。“没有千担肥,哪来万斤粮。”为了积肥,每年腊月时节,他亲自带领群众拉着架子车到西宁掏粪积肥,在西宁西门口桥底下扎起帐房,一干就是十几天。掏粪的活儿虽然脏苦,有时还遭受城里人的白眼和嘲弄,但社员们掏粪积肥积极性高,那几年生产大队的家用肥年年都能满足大队生产施肥的需要。东山村所有的耕地都是山地,山高坡陡,群众耕作难,那几年,他带领群众打平修梯田,硬是将全村几千亩山地平整成了绕山梯田。现如今走近东山村所属的桦尖、上湾、山庄、对坡等几个自然村,每个山坡都是借坡势修整平整的一片片梯田,不仅方便群众耕作,而且农作物亩产比修整梯田前有了大幅提高,洋芋亩产都能达到4000多斤。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山里人人几辈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所面临的常事。东山村简易的山村土路一到雨天,雨水卷着泥土就成了“水泥”路,晴天一起风便成了“扬尘”路。山村路窄且崎岖不平,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秋收打碾时,翻车的事故经常发生。王统邦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自他担任村支书以来,就决心要改变这种“行路难”的问题,2009年年前,他带领群众修筑加宽了从东山村山庄到双树乡杏园的5.2公里出行山路;2009年借助党的惠农好政策,东山村争取到县上实施的村村通和村道硬化项目;于2010年实施完成村村通5.2公里,村道硬化19公里的建设任务,极大改善了村级道路状况,解决了多年来制约村级经济发展难题,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东山村买了私家车的小伙们都说:“小汽车开过了山尖尖,慢坡里转,柏油路上跑下的干散;王阿爷为民把实事干,累弯腰了,村民们把恩情记心间。”

  昔日洋芋蛋今日金蛋蛋

  东山村地处浅山,干旱少雨。以往村民大田种植,广种薄收,靠天吃饭,十种九欠收的年景时常发生,农作物种植收入增长缓慢,经济收益低,绝大多数年轻人种田积极性不高,都存在种田不如打工的思想,外出打工的多,种田务农的少,曾经村上一度出现过土地撂荒的现象。

  如何发展本村种植业,让村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尝到甜头一直是王统邦书记心中盘算的事。随着全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技术的推广,王书记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良方:从2008年起,他分析本村洋芋种植历史悠久,洋芋价格连年上升,东山村与塘川镇包家口威思顿公司相近,洋芋运输销售较方便的实际,将洋芋种植作为本村的主导产业,在发动村社干部扩大洋芋种植面积的同时,带领他们走门串户、千方百计发动本村群众加大洋芋种植面积,当年全村大田种植的4000多亩洋芋喜获丰收,市场价格又比往年较高,让村民在自家的土地上尝到了甜头。

  2010年,随着党的惠农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双垄地膜洋芋种植技术在东山村得到了推广实施,当年全村推广种植双垄地膜洋芋1200多亩,获得丰收,比大田种植的洋芋亩产高出1000多斤,当年洋芋收购价也达到了每斤1元钱,种植地膜洋芋收入最高的亩产达到了5000多元,进一步激发了村民发展种植业的积极性。2013年全乡推广秋季覆膜技术,尝到科技种植甜头的东山村完成了秋季覆膜2200多亩。山庄的回族群众马应苍说:“我们赶上了党的好政策,老百姓种地,党和政府又是给地膜,又是给化肥,地膜种的洋芋就是比大田种的好,留住了天上水,保住了地下墒,每亩地的单产都比大田种的多出了一千来斤哩。这几年洋芋价格又高,真的是昔日洋芋蛋变成了今日金蛋蛋。”

  如今,村民们的日子清闲了,在农闲季节,村干部组织村民举办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村民劳动技能,发动村民发展劳务经济也是他常操心的事儿。在他的带领下,近年来,全村外出务工人员多达4600多人(次),劳务收入达300多万元,已成为全村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同时,他积极动员支持村民发展特色养殖业,培育养殖大户,现在全村已有牛羊育肥户2户,养猪大户3户,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我认为要当好农村党支部书记,自己首先要做到“‘三勤’,腿要勤,村里大大小小的地方都要转到;眼要勤,村里什么事儿都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嘴要勤,遇到啥事儿都要常说常讲常督促。”王统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