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整村推进 易地搬迁 技能培训 化隆县3年扶持4.46万贫困人口脱贫

19.08.2014  11:31

  近年来,化隆回族自治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机遇,将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增加群众收入、形成产业优势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点工程。2011年至2013年,化隆县争取扶贫总资金1.98亿元,276个贫困村实施了整村推进、易地搬迁、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德财政合作项目、道路硬化、人畜饮水、农田水利、牛羊养殖、经济作物种植等整村推进项目……一个个扶贫项目和富民新举措,激发了化隆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激情和活力。

   整村推进“推”出新面貌

  2011年以来,化隆县以重点村为基本单位,因地制宜地实施整村推进工程,推进项目投资9455万元,涉及86个贫困村,受益农户23402户。相继实施了以产业化扶贫为整村推进项目、马铃薯、蚕豆、核桃种植以及养殖户和餐饮等扶贫项目,目前,通过扶贫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这些项目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逐步实现了“村有发展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目标。

  八月的化隆,花红柳绿,瓜果飘香。迎着微微的秋风,记者走进化隆县甘都镇甘都街村,道路两旁的田地里都栽种了薄皮核桃树,已经长成一人多高,不少核桃树零星地结着小核桃。化隆县扶贫开发局办公室主任云忠林告诉记者,截至目前,甘都镇已实施薄皮核桃连片开发项目,连片种植核桃苗木6500多亩,这将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易地搬迁“搬”出新生活

  化隆县沟壑纵横,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易地搬迁村地处偏远,吃水出行困难,孩子上学难,村民就医难。“十二五”以来,化隆县围绕贫困村实际,实施易地搬迁项目,易民搬迁投资3059万元,11个贫困村1066户实施易地搬迁。通过项目实施,有效解决了搬迁农牧民看病难、上学难、吃水难的问题,也实现了有住房、有产业、有饮用水、有照明、有硬化路等目标,使许多搬迁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由此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易地搬迁促进了搬迁农牧民的思想观念转变,拓宽了增收渠道,过上了好日子。

   技能培训“培”出新农民

  “万贯家财不如一技之长”。化隆县把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摆上了突出位置,以农牧民的实际需要为主,以培训促输出,以输出促增效为目标,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培训工作。在此期间,化隆县投入资金136万元,培训涉及拉面、汽车驾驶、民族刺绣等,累计培训农民1438人次,就业率达70%以上,贫困劳动力素质明显提高,人均收入增加2000多元。

  三年的扶贫,使化隆县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达到1666元,4.4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吕锦武)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