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美民富多士代
青海新闻网讯 “创业致富的阿吾忙,腰包鼓了盖新房,召阿来赛;男女老少的全动弹,美丽乡村好家园,召阿来赛……”
走进如今的互助土族自治县台子乡多士代村,村子的面貌正如这几句歌词所描述的一样焕然一新。老人们在翻修一新的广场上晒着太阳、闲话家常;年轻小伙儿在一旁的篮球场上挥汗如雨;勤劳的村民在新修建的养殖场里不停忙碌……“三基”建设的这缕春风,让全村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产业发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4年,仅全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7820元,增长24.6%。
坐落于互助县城西北部牛头山下的多士代村,地处半浅半脑山地区。全村1472人中土族占总人口的98%。作为一个典型的土族村落,如何调动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提高村级综合办公服务能力,一直是村两委班子的“心病”
心病还须“新”药医。在“三基”建设中,多士代村“两委”班子创新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改善村级办公条件、充实党员干部队伍。组织全村党员赴海北原子城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挂职干部讲授“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在农村”的专题党课;高质量召开支部专题民主生活会;在低保评定等工作中推行“三议一表决”和“4321”议事制度;抓住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契机,改善村级办公条件……经过实实在在的努力,渐渐的,村民们对村级事务的关注度提高了,党建带群建的机制优势逐步发挥。而随着办公服务中心整体面貌的全面改观,服务能力也显著提升。
基层组织的建设推进了,基础工作的水平也得随之提升。凭着这股劲儿,多士代村接连硬化村级断头路9.6公里,维修危旧桥涵8座,维修农田灌溉机井2座,铺设U型槽灌溉渠道9.6公里,预埋节水管线15公里,实施危房改造和奖励性住房项目,新建村级标准化小学1所……就这样,群众出行方便了,农户饮水难、住房难的问题解决了,农业效益提升了,村基础教育条件得到极大提高。
“2013年10月和2014年4月,乡上组织部分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养殖大户到四川参观学习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回来后,大家的思想触动很大,先后成立了世林、德宏养殖场,带动了20户农户,后来,我们立足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优势,依托扶贫部门120万元的产业发展扶贫互助资金和省委组织部定点扶贫工作,确立了仔猪繁育、生猪养殖、牛羊育肥、苗木及中草药种植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支持248户农户从事生猪养殖和仔猪繁育,培育百头以上生猪养殖户6户。目前全村新建4个预计年出栏共12000只羊的繁育养殖场,建成1500亩苗木种植基地和500亩中草药种植基地,初步形成了家家有主业、户户能增收的产业发展局面。”村支书祁永平笑着告诉记者。
在多士代村的村委办公室的墙上,整齐的贴着村平面示意图和农户对照表。村妇联主任刁文兰介绍说:“开春了,村里在家的妇女有多少、外出务工的有多少,我们心里得有个数,万一哪家出了什么事儿,大家也有个照应!”而在对照表旁边,悬挂着“集中坐班制”、“民事代办制”、“上门服务制”、“首问负责制”、“预约办理制”等为民服务制度。村委会主任祁得海告诉记者,村里的事情,他们都是按照这个制度来处理的。在日常工作中,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切实发挥“为民服务站”的职能,实现了干群服务“零距离”。
随着村级配套组织的日益完善,村“两委”关系的进一步理顺,领班班子建设的力度的逐步加强,多士代村已经在“两委”班子的带领下,走向了致富奔小康的幸福之路。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13年8月,多士代村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014年,互助县文明委按照“生产好、生活美、环境美、风气正、班子强”的五个标准,在全县294个行政村开展了“互助县十大最美乡村”评选活动,多士代村成功入围,得到了县文明委的表彰奖励。
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三基”建设的触角延伸到了方方面面。一个村美、民富的多士代村,正以崭新的姿态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