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着力构建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

20.07.2015  14:05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全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改革和监管两手发力,着力构建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巩固和发展了我省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的势头,守住了不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底线,有效保障了全省各族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一是监管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按照“整合、统一、加强”的监管体制改革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在2013年6月、9月和12月底,省级、8个市州、46个县(市、区)分别按照国务院要求的时间节点,重新挂牌组建了食品药品监管机构。2013年6月,重新组建了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对食品药品实行集中统一监管。到去年3月,省级层面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整合和人员划转全面完成。为加快推进基层监管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大督促指导和沟通协调力度,并于今年6月2日、6月29日分别召开省食药安委会议,确定了今年9月底、10月底前分别全面完成市州和县(区)级监管机构改革任务的时间表,确保机构组建到位,职能整合到位,编制和人员划转到位。目前,市(州)、县(区)级监管机构改革正在加快推进,统一的监管体系正在形成,食品安全监管将实现从“九龙治水”到“多头归一”。
      二是基层监管网络不断健全。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加快形成食品药品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工作体系的要求,沿用并建立了4800余名覆盖乡镇和村(社区)的基层协管员与信息员队伍,在信息报送、协助执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提出和推行网格化创新管理模式,正在西宁、海西先行试点。与省财政厅联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推动在城市社区、乡镇和城乡接合部建立一支不在编但相对稳定的基层协管员队伍,填补了基层监管空白,延伸了监管触角,补充了基层监管力量。今年,计划购买1千余名协管员岗位,人均每月1260元的服务报酬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基本构建了全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体系,兜住了基层的监管网底。
      三是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争取多方支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积极推进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目前,省、市州级全部建立了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等技术支撑机构,省级层面正在整合设立省食品检验院、省药品检验院、省食品药品监督所(加挂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中心牌子)、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省食品药品技术审评中心和省食药监局信息中心等6个直属事业技术机构。启动和实施了省级和西宁、海东两市食品检测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向国家总局上报海北等5个自治州食品检验机构项目,正在积极争取国家第二批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项目。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建成覆盖全省数字监管和应急指挥平台,在药品生产企业中建设启用“远程非现场监管系统”,在全国率先实现制剂药企全覆盖,提升了监管效能。大力开展监管队伍能力培训,两年来举办各类培训班58期,培训人数4300人次,全系统监管执法人员人均轮训3次以上,监管执法人员能力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是监管制度体系逐步完善。围绕“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的要求,结合实际,先后制定出台《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案件衔接工作制度》和《关于涉嫌食品药品犯罪案件移送的规定》,推动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研究制定了《零售药店销售婴幼儿配方乳粉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了更为严格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管制度;出台《食品安全风险会商制度》《药品质量风险防控实施办法》《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信息及“黑名单”管理制度》《食品药品违法行为奖励举报办法》《学校食堂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等50多项制度,覆盖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监管制度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五是治理整顿力度持续加大。在巩固2013年药品“两打两建”、保健食品打“四非”和学校食堂等专项治理成果的基础上,2014年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年的食药安全“利剑”行动,深入组织开展各类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突出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进一步净化了全省食品药品市场。今年以来,又相继部署开展了食品标签标识、散装白酒、豆制品、蜂产品和糖果及巧克力、胶囊剂药品等专项整治行动。在重要节庆和“环湖赛”“青洽会”“清食展”“两会”等重要活动和会议中,及时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全程驻点保障重大活动食品安全,没有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件。两年来,全省立案查处食品药品违法违规案件2581起,移送公安机关案件7起,联合公安机关查处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12起,取缔无证经营加工食品药品窝点168个,并在今年3月31日对查获的308万元涉案产品进行了统一销毁,形成了强大的声势。
      六是日常监管更趋规范。推行“网格化”和“痕迹化”管理,形成了全覆盖、立体式、常态化的日常监管体系。科学制定并组织实施“四品一械”监督抽验和风险监测计划,累计完成1.35万批次产品的监督抽检,及时向社会公布检验结果,依法处理不合格产品,有效防范了食品药品安全风险。严格监督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大中型餐饮单位落实进货查验和台账记录制度。积极推进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实施与认证工作,累计完成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35家,占总数的66%,批发企业GSP认证72家,占总数的77.5%,年底前将全面完成新版GMP和GSP认证工作。深入推进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量化分级率达81.5%。启动了餐饮服务单位“阳光厨房”建设活动和全品种药品电子监管工作,力争今年60%的中小型餐饮达到“阳光厨房”标准,确保年底前将全省所有药品制剂生产和经营企业全部加入电子监管网。
      七是应急管理能力不断加强。修订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定了《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防范应对规程》和《食品安全事件信息报送管理办法》,实施食品药品重大信息报告制度,规范了应急处置和信息报送程序。协调和指导处置了“问题明胶”、“魔爽烟”、“上海福喜过期肉”、“诺木洪枸杞浸泡亚硫酸钠”等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等舆情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事故危害,有效控制了相关问题产品扩散。指导西宁、海东和格尔木等地组织开展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队伍实战水平。
      八是社会共治格局初步形成。全省县级以上政府全部组建了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和办公室,推动形成了全省食品药品安全整体监管合力。通过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实施信用信息和“黑名单”管理制度、组织开展“重质量讲诚信百家企业共承诺”活动、搭建行业协会和群团组织社会共治平台、建立企业主体责任约谈告诫机制、试点推进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开通12331举报投诉电话、出台有奖举报制度、加大科普宣传等一系列措施,有力推动了社会共治。特别是在宣传教育方面,举办“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药品安全伴你行”、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农家牧户“五进”等宣传活动,及时传递监管声音,普及科学饮食和安全用药知识,收到良好社会效果。在今年6月下旬开展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中,在青海广播电视台经济广播和交通音乐广播建立了食品药品安全科普服务站,聘用了10名新闻媒体记者为首批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志愿者,举办了以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为主题的“花儿大奖赛”,受到群众好评。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