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声依旧忆故人——林锡纯先生逝世一周年追思会暨书法作品展速写

21.12.2018  16:52

  “揣摩时间最长的是他的眼神,但始终难以把握。这里有睿智,有刚毅,有疲惫,也有几分忧郁,似乎还有一些什么?”随着青海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旭东朗诵林锡纯先生散文《为冯校长画像》时,我的思绪不禁被拉回了现实,这何尝不是林锡纯先生眼神的真实写照。

  12月9日上午,100多位林锡纯先生生前的知交、友好、学生、同事冒着冬日的严寒赶往青海美术馆多功能厅,参加由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省书法家协会、青海美术馆共同举办的林锡纯先生逝世一周年追思会暨书法作品展。以此纪念和缅怀林锡纯先生在文学、书法、教育、新闻等领域的突出贡献。

  林锡纯先生用他的作品、人格、学养润泽后辈,影响深远。

  原省广播电视厅党组书记、厅长王贵如在发言时说:“惜醇(林锡纯笔名)兄在为人上诚笃、宽厚、谦和、友善、虚怀若谷,从不自以为是,从不盛气凌人、居高临下,从不以大家、名人自居,从不自我感觉过于良好,从不标榜和推销自己。他有才而不恃才,有学问而不卖弄学问。他对自己一直有着正确的定位和清醒的认识。惜醇兄不止一次地给我说过:‘我们这一代读书人先天不足,再加上多年的折腾,学识上远不如老一辈,思想上又赶不上新一代。’这是惜醇兄十分真诚的自我剖析,它体现了惜醇兄静穆平和的人格修养和人生境界。”

  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班果在缅怀林锡纯先生时说:“林锡纯先生始终怀着一种重任在肩的使命感,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气质。他的文学作品,字里行间都充满着对祖国、对人民、对事业深沉而又真挚的爱……”

  来自我省新闻界、文艺界及其林锡纯亲属从不同角度讲述了林锡纯先生闪耀着艺术光辉的生平经历,用生动的事例将他才学拔萃、品行高洁、德艺双馨的形象重现在世人面前。原定一个半小时的座谈会发言,一直持续到中午,能容纳140人的多功能厅座无虚席,就连门外走廊上都站满了旁听的人……人们追忆林锡纯先生六十年来的艺术创作生涯与教育思想,林锡纯先生教书育人、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情怀被瞻仰、贴近、感念。

  追思会上,其亲属向青海美术馆捐献了林锡纯先生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精心为该馆创作的40幅书法作品,这些作品将由青海美术馆永久收藏。

  形式简朴的追思会结束后,拉开了“缘结青海亦千秋——林锡纯先生书法作品展”的帷幕。“昔闻羌笛怨,今喜春风遍。何日更重游,扬帆逐浪流”伴随着林锡纯先生生前创作的《菩萨蛮》,早已等候多时的参观者纷纷走进美术馆一号展厅。

  68岁的退休干部张发全一边认真看一边拍照,同时还不断向周围的参观者进行讲解。他说:我久仰林锡纯的大名,当时我曾经听别人说如果到林先生家里做客,他不但不会拒之门外,还会赠送书法作品,之后我与朋友一起去先生家里拜访果然像传说的那样。我喜欢林锡纯的字是因为他写字收放自如。

  青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勉卫忠说:林锡纯先生独具风格的书法成就、严谨的治学精神是青海书坛的典范,他的书法作品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具有传播价值与收藏价值。

  美术馆实习生彭登娟说:以往每到中午来展厅参观的人都比较少,但这个展不一样,前来参观的人非常多,一位署名小粟的老人还专门送来了纪念林锡纯先生的诗文,借以表达对先生的思念之情……

  正如班果在发言中所说的那样:我们追忆、纪念林锡纯先生,坚持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我们追忆、纪念林锡纯先生,坚持德艺双馨、守正创新;

  我们追忆、纪念林锡纯先生,认真思考、深刻铭记和努力学习他的优秀品质!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曾经的朋友、师长业已远行,但林锡纯先生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留人间,泽被后世……(何 汀)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