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起“黄金屋”脱贫探新路——青海果洛以“酒店经济”撬动精准扶贫
新华社西宁6月7日电 (记者 王大千) 已从西宁回到家乡快一个月了,藏族阿妈卓玛吉耳边依然回响着果洛大酒店开业时震天的鞭炮声。在阿尼玛卿山脚下的草原活到70多岁,这是她第一次到500公里以外的省会大城市,看到孙女在崭新干净的环境里打工,听说乡亲们还能入股分红,她捻着佛珠舒展了皱纹:“让我见着了,这可不就是藏戏里唱的黄金屋嘛。”
卓玛吉阿妈所说的“黄金屋”果洛大酒店位于西宁市城西区,与其它酒店不同,这处集商场、餐饮、招商服务、住宿、茶艺于一体的四星级综合酒店,其资产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都属于果洛藏族自治州44个贫困村20039名贫困农牧民。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黄河源头的果洛州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州长白加扎西说,面对既要保护脆弱生态又要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的“考题”,本着一切让利于民的原则,州委州政府多方调研寻求“答案”,最终决定依托西宁市的区位优势发展“飞地产业”建酒店,州县财政为贫困村筹资入股,使牧民通过合资合作、参股改制等方式稳定收益,推动精准扶贫从“输血”走向“造血”。
达日县莫坝乡赛尔钦村牧民俄加是当地典型的贫困户。父亲常年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妻子体弱,孩子上学,放牧收入有限,外出打工没有技能,他一度对如期脱贫丧失信心。“政府筹措资金建设酒店作为产业实体,我们贫困户以合作社入股的方式持有资产,酒店由专业团队管理运营,我留在村里发展畜牧养殖、照顾家人,每年都有分红,日子眼看就好起来了。”
白加扎西介绍,2014年,全州6县中3个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另3个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7.85万贫困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41.5%。为此,果洛州县两级党委政府每年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扶贫产业投入力度。
“钱要花在刀刃上,集中力量办大事。”白加扎西说,2015年底,政府引导44个入股贫困村分别成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2016年在此基础上联合成立了“高原净地扶贫经济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各村各户逐一认定股份后,联合社在西宁注册成立了酒店公司,如今,注册资金逾22000万元的酒店已全面开业运营。
据果洛州政府统计,从2018年开始,投资入股的村庄每年可实现收入51万元,贫困户人均增加年收入1000元。同时,酒店提供60多个就业岗位,年就业总收入超过180万元。一大批有心致富没有思路的贫困群众,终于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找到了另一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