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州】哈隆村的“致富产业链”
金秋是草原收获的季节。从果洛藏族治州玛沁县大武镇驱车往西北方向行驶不到几公里就来到了大武乡哈隆村。
哈隆村位于阿尼玛卿雪山西南侧,是一个藏族群众组成的纯牧业村,全村共380户、1380人。目前已经形成集奶牛养殖、休闲旅游、特色餐饮等为一体的“致富产业链”。
在村支书周加的带领下,我们首先来到哈隆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牦奶牛养殖基地。这两个去年建成的占地1550平方米的牦奶牛养殖大棚共有奶牛200头,日产鲜牦牛奶200斤。在暖棚里,这些奶牛一头头膘肥体壮,精力充沛。昂措等4名妇女正在挤牛奶。昂措一边熟练地挤着牛奶一边说,她家里入股了5头牛给这个养殖基地,收入比以前增加了1000多元。
在生态畜牧业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大武乡哈隆村利用距离州府大武镇近,交通便利的优势,村干部带领广大村民积极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在平均海拔3800米的艰苦环境中闯出了一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道路,打造出一条致富产业链。
“以前村民都是以一家一户散养的方式进行放牧,存在着牛羊出栏率低、生产率低,草场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是典型的粗放型经济。合作社成立后,草场、牲畜、劳动力等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利用效率更高,既保护了草原的生态环境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现在我们还是玛沁县玛尔洛奶制品公司的主要奶源供应商,所产鲜奶供不应求。”周加满脸喜悦地说。
周加信心满满地说:“明年我们要把奶牛的数量增加到800头,扩大场地,修建操作间,聘请专业人员对奶牛进行管理和饲养,购买设备对牛奶进行深加工,开发出酸奶、奶酪、酥油、曲拉等更多的奶制品,实现效益最大化。”
通过发展生态畜牧业,促进了牧民分工分业,拓展了牧民增收渠道,改善了生态环境。“我们坚持以项目到村,效益到户为原则,以调整产业结构为手段,以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以产业扶贫为切入点,严格按照牧民资源和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为前提,实现牧民组织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科学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高寒地区生态保护和扶贫开发有机结合的新路子,达到贫困牧民稳步脱贫的目的。”大武乡副乡长多杰才旦说。
离开奶牛基地,周加又带我们来到产业链条上的另一个点:占地70亩,集餐饮、休闲旅游、住宿、娱乐等为一体的产业园。
周加一边走一边介绍,夏天我们这里最多时每天要接待500多人,藏式餐饮、各种畜产品、小饰品、歌舞表演等深受游客的欢迎和喜爱。明年我们还将增加项目,搞好服务,吸引更多的人来我们这里品尝美味,放松心情。
哈隆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成功在玛沁县注册的80多个畜牧业合作社中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
“去年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专门组团到我们合作社来学习经验,说明我们的合作社已经在省外有了很好的名声,我们要再接再厉把合作社办得更好!”周加黝黑的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笑容。(尹耀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