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看发展 果洛篇:流淌着格萨尔史诗的文化长廊
雪山逶迤,大河肇始。果洛,这片并不富足的草原却蕴藏着文化的奇珍异宝。
在果洛草原,从圣洁的雪山到明澈的湖泊,从突兀的奇石到华丽的宫殿……山山水水都承载着格萨尔的遗迹和传说,祭祀、转山、赛马等民俗活动也都蕴藉着浓郁的格萨尔文化,整个果洛藏族自治州就是一道流淌着格萨尔英雄史诗的文化长廊。
《格萨尔》这部产生于11世纪的藏族长篇英雄史诗,吸收、熔铸了藏族神话、传统民歌、格言,其内容涵盖了藏族的天文、医学、建筑、服饰、宗教等方面,是一部堪与古希腊、古印度史诗相媲美的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也是世界上唯一一部仍在不断被创造的“活着的史诗”。 2006年,《格萨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近年来,果洛州立足格萨尔文化资源优势,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把传承艺人保护作为工作重点,与研究机构合作开展格萨学科研究,“政府为主导,学界为智库,民间为基础”的格萨尔文化保护局面已然形成。
巧借“外脑”保护艺人发掘文化
走进果洛州图书馆,一幅幅生态各异的格萨尔人物唐卡,一部部整理出版的格萨尔史诗,一个个格萨尔文化传人、研究者的介绍文字和图片,让浓郁的格萨尔文化氛围扑面而来。
果洛州图书馆馆长昂亲拉毛说:“果洛是全国格萨尔文化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利用这个优势,我们巧借‘外脑’,与全国知名的科研院所合作,把果洛的格萨尔文化推向全国乃至世界。”
该馆与西北民族大学格萨尔研究所合作,建立了全国首个格萨尔艺人数据库。在果洛州图书馆建立的全国首家格萨尔“艺人之家”,则给艺人们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成为《格萨尔》保护、交流和展示的中心。
开展格萨尔文化的保护和研究,在充分发挥本地专家学者作用的同时“巧借外脑”,这也是全州所走的一条道路。
果洛与省内外教育科研机构合作,对州内格萨尔文化保护项目建设提供咨询和论证研究。与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合作,启动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格萨尔》抢救、保护与研究课题,对圆光艺人才智、智态化艺人旦增智化、掘藏艺人图旦达杰等人跟踪研究。
2012年,果洛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库,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委员会,规范命名了甘德县哇岩寺传习基地、阿尼玛卿藏族文化中心、玛域《格萨尔》慈善宫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使其成为全面展示、宣传、收藏、传承研究格萨尔文化的重要基地,为传承人的活态展示和传习活动提供场所。
果洛格萨尔口头传承研究基地、中国格萨尔研究基地的建立,使果洛成为大专院校、研究机构的重点研究实践地,使得果洛格萨尔文化研究的层次、范围、深度都有了极大提升。
设立国家级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
由政府主导作用,系统开展的格萨尔文化抢救、整理、保护工作在果洛展开。有关格萨尔文化保护的工作机构在果洛相继成立,国家对格萨尔文化保护给予极大关注。
1986年,果洛州成立格萨尔文化抢救办公室;1997年成立了玛域格萨尔文化研究中心;2008年,格萨尔马背藏戏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成立了格萨尔博物馆;2014年,果洛开通玛域格萨尔网。
尤为可喜的是,在多年申报后,2014年7月,经文化部批准成立了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我省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后获批的第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保护区涉及甘德县、达日县等6个县44个乡镇、182个牧委会、总面积约7.6万平方公里保护范围的自然环境、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对完整的文化空间。
果洛州文化体育局局长多杰坚措表示:“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设立,体现了国家对果洛藏区文化建设的高度关注与支持,标志着国家层面对我省长期以来对格萨尔文化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工作的高度认可。这将对果洛格萨尔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保护、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保住格萨尔文化传承的活水源头
自古以来,在果洛神奇出众的艺人层出不穷,果洛格萨尔艺人类型齐全,神授、闻知、圆光、吟诵、掘藏、智态化艺人均有发现,全州现有格萨尔艺人168名,他们的传承创作和传播,使果洛的格萨尔文化保持着活态传承的生命力。保护他们,就是保护格萨尔传承的活水源头。
4月11日,果洛州甘德县吾勤广场,一场名为《赛马称王》的格萨尔藏戏在此上演。演员们身着古代藏族武士装,头盔、铠甲、战袍披挂齐整,随着他们庄严肃穆的举手投足,古老的藏语唱腔开始在广场上空洋溢开来。
意想不到的是,这些演员都是来自该县德尔文村的牧民。在德尔文,从六七岁的孩童到白发老者,几乎人人都会说唱格萨尔。在这个村,著名的说唱艺人层出不穷,其中格萨尔掘藏大师谢热尖措、唱不尽《格萨尔》的说唱家昂仁、写不尽《格萨尔》的格日尖参享誉果洛乃至整个藏区。
在果洛州、甘德县政府和文化部门的努力下,2006年,德尔文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和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命名为“德尔文部落《格萨尔》文化史诗村”。目前,果洛还与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完成了甘德县德尔文史诗村申报世界“非遗”优秀实践名册的申报。
在生活上给予补助,为其出版格萨尔专著,政府部门在工作和生活上对优秀艺人给予大力支持,使他们能够安心从事格萨尔史诗的创作。
说唱艺人格日尖参在参加果洛州格萨尔艺人说唱比赛后,其非凡的说唱天才引起文化部门和格萨尔学界专家的高度关注,他被省社科院、文化厅、文联等部门授予“格萨尔说唱家”的称号。上世纪90年代,格日尖参被果洛州政府吸收为国家工作人员,在州群艺馆专门从事格萨尔艺术创作。如今他已创作出32部格萨尔史诗,并在政府的支持下出版25部。
目前,全州建立了格萨尔狮龙宫殿、玛域格萨尔文化中心等8处民间格萨尔文化保护中心、19家艺人传习所、24家格萨尔民间藏戏团,有16名艺人分别被命名为国家级和省级传承人,全州收集、整理《格萨尔》史诗部本120余部。
千百年来,以格萨尔史诗为代表的民族民间文化丰盈了一代代果洛人的精神,灿烂了人类的文明星空。如今,在政府、学界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格萨尔这项流传千年的世界文化遗产在当代果洛草原焕发出了新的光彩。(辛元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