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三个扎扎实实 果洛草原:三大富民产业渐成气候
牧场上牛羊遍地,草场间藏茶飘香,景区内歌声悠扬……近年来,果洛藏族自治州立足自身优势和特点,着力培育提升特色产业,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产业、特色畜产品加工龙头产业、旅游文化产业方兴未艾。
现代特色畜牧业强势发展
“这头牛是去年4月从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引进的,牛犊现在能卖出1万元。”甘德县青珍乡休麻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员工尼谢说。
蓝天、雪山、牛羊成了草原深处一道特殊的风景。尼谢不仅把传统的放牧方式改成了舍饲圈养,还改良了牦牛品种。在政府的引导下,尼谢认真考察后从玉树州引进野血牦牛,实现了野牦牛和牦牛的杂交育繁。
“有了政府的惠民政策,科学养殖才能有出路。”当地畜牧业从游牧到集约化、规范化,进而实现产业化发展的巨大变化让50岁的牧民尼谢十分感慨。
近年来,果洛州积极实施“农牧互补,一特四化”战略,坚持走科技兴牧、产业兴牧、生态兴牧的发展道路,着力打造高原特色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目前,果洛州畜牧存栏总量在137万头(只)左右,以牦牛、藏羊为主的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已成为果洛州经济发展的首位产业,也是全州农牧业经济发展速度快、对农牧民增收贡献大的支柱产业。
果洛州在认真总结分析“一特四化”等产业发展思路的基础上,制定了现代农牧业发展行动计划,围绕牦牛、藏羊繁育,奶牛养殖、牦牛藏羊育肥产业带建设,加快推进草业饲料基地、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良种繁育体系和农牧市场体系建设,规范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强化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配套发展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打造全国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奠定基础。
玛沁、甘德、达日、班玛、久治、玛多6县市主要发展牦牛、藏羊繁育产业,基本目标是繁育产业带能繁育母畜比例达到52%,存栏牲畜畜134万头(只)以上,其中母畜70万头(只)左右以上,为乳品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充足奶源,着重抓反季节短期育肥,缓解肉食品加工企业原料短缺问题。此外,各县还突出抓牦牛全产业链开发,为着力打造“久治牦牛”“甘德牦牛”“玛多藏羊”这三个高原特色生态品牌开好局、起好步。
高原特色种植业提质增效
位于班玛县藏文化产业园区加工烘干车间里藏茶飘香。负责藏茶加工的工作人员袁启祥告诉记者,等杀菌机和真空包装机到位后,就可以构成完整的生产线。
“现在藏茶1斤赚1000元左右,这不是我们当地农牧民的经济来源吗?”袁启祥说,除了加工本乡本村的野生藏茶外,他们还有班玛黑陶、面具、泥塑等生产加工厂房。
目前,班玛县村民几乎家家参与种植野生藏茶,原有的基础上今年藏茶种植面积增加了3600亩。藏茶达到盛产期后,加工厂还可以带动几千名本地劳动力增收。
走在达日县满掌乡的一处草场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大黄等各种长势正好的中药材承载着村民们的希望。
为积极促进高原特色种植业提质增效,果洛州积极调整优化特色农作物种植结构,采取立体布局和区域布局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优势产业向产业区集中。班玛、甘德、达日、久治县争当产业大县,成为大黄等优质药材的主产区。
果洛州还在6县推广种植蔬菜,在班玛和久治推进以经济林果、种苗生产、林下种植养殖藏茶和党参珍品开发利用为主的林下经济。
着力在良种良法的配套应用上下工夫,扎实推进药材育种、藏茶种植、蔬菜专业化育苗繁育等种业发展。继续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等重点技术覆盖面。通过适度规模经营,使特色种植业成为农牧民重要的增收渠道。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天神的花园,圣洁的年保玉则等您来……”去年举办的果洛藏族自治州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启动暨年保玉则文化旅游节上,参加的一名歌手一首朴实的藏歌唱出了草原儿女的深情厚谊。
三色班玛古村藏寨暨格萨尔文化旅游节、玛沁县阿尼玛卿雪山文化旅游节……盛夏的果洛草原,处处洋溢着节庆活动的喜悦。近年来,果洛州以举办“相约神山.阿尼玛卿”大型转山徒步活动和民族民间传统节庆活动和体育赛事,全方位展示果洛多彩的民族文化、地域风情。
果洛州通过旅游文化宣传,主动开发国内外游客市场,通过各种传播方式,借助各类旅游文化交易展会平台推介“秘境果洛”、“高原生态旅游天堂”、“中国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区”“藏传佛教文化秘境”旅游文化品牌,科学整合文化旅游资源,以文化引领旅游,以旅游彰显文化,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围绕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果洛州编制实施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两山两湖一区一长廊”为核心,推进4个龙头旅游区、7个特色旅游镇、9个重点旅游景区建设,重点打造久治年保玉则和玛多黄河源两核心旅游景区,尽快形成城乡一体、多方联动、高端文明的旅游服务体系。与此同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力促商贸物流、融资租赁、餐饮娱乐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才让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