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枸杞产业发展瓶颈 助力枸杞产品走出戈壁
将柴达木打造为全球有机枸杞产业中心、实施柴达木有机枸杞品牌战略、加强种植品种研发、推进枸杞产业升级……近日,省政协召开“做强青海枸杞产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双月协商座谈会,为青海枸杞产业的发展问题综合把脉,建言献策。
枸杞是一项集经济、社会、生态三种效益于一身的产业,不但增加了群众收入,还使柴达木盆地的戈壁荒漠变成了成片的“绿洲”。近年来,我省枸杞产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品产量不断增多、拉动就业越发明显、脱贫致富效果突出,已成为我省特色生物优势产业。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在‘十三五’期间打造百亿元枸杞产业,为青海枸杞产业发展规划了目标。然而,作为一个逐步走向成熟的产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瓶颈需要破解。为此,省政协将“做强青海枸杞产业,提升市场竞争力”作为双月协商会的议题。
省政协十分重视和关心浆果产业发展,去年9月,省政协副主席鲍义志带领部分委员和有关专家学者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格尔木市、都兰县进行实地调研,形成了《关于青海省浆果产业开发与利用的调研报告》。今年3月,省政协副主席罗朝阳带队赴海西州都兰县实地调研枸杞产业发展情况,5月,调研组召开双月协商座谈会筹备工作碰头会,交流了调研成果,确定了发言题目。在此基础上,委员、专家们精心准备,提交了11份发言材料,从6个方面提出24条意见建议。
双月协商座谈会上,省政协主席仁青加主持会议并讲话。副省长严金海听取了委员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向委员们介绍了我省枸杞产业发展情况。省政协副主席罗朝阳介绍了前期调研情况。
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常委杜德志在座谈会上列出了这样一组数据,根据《青海省枸杞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柴达木地区的有机枸杞种植面积将达到35万亩,届时柴达木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有机枸杞种植基地。若将柴达木有机枸杞打造为中国驰名商标,世界著名品牌,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那么,35万亩有机枸杞将创造数百亿的行业产值。
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止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更是消费者选择产品的主要依据。为此,杜德志建议,实施有机枸杞品牌建设工程,打造有机枸杞的柴达木标识。严格企业对“柴达木枸杞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使用准入制度,坚决杜绝非本地企业和产品使用此标志。加大柴达木有机枸杞的品牌宣传,重点加大对有机生产环境、产品品质特征等比较优势的宣传,为柴达木打造有机枸杞的金名片。重点扶持1-2家有机枸杞生产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上市公司,发挥大型企业在国际品牌打造中的主力军作用,培育全国驰名商标,打造全球著名品牌。
在如何提升青海枸杞市场竞争力这个问题上,省政协委员李晓和杜德志有同样的认识,那就是品牌。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柴达木有机枸杞品牌战略。“伴随着国家大健康产业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青海应发挥区域优势,在枸杞产业的市场竞争中独辟蹊径,发展有机、高端的枸杞产业,从而赢得市场份额,推进脱贫和生态保护工作。”李晓建议,成立有机枸杞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实施有机枸杞生产全程标准化建设,确保有机枸杞产业的持续和高端发展、建立柴达木有机枸杞研究所,在高等院校设置枸杞研究方向,提升供给能力、由行业协会先行先试,探索适合我省有机枸杞产业发展的路子。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索有瑞结合研究认为我省在枸杞产业发展中应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以此促进枸杞产业的健康发展。
索有瑞建议,政府引导,加强枸杞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成立枸杞产学研创新联盟,加强高端人才的培养,在青海大学农牧学院设立枸杞专业学科,大力培养不同层次的本地人才,形成自己的精英骨干。加大对枸杞的精深加工与高值化利用。他认为,制订稳定的、合适的种植规模,规划重点实施项目,明确产业长远目标,显得极为重要,要研究制订与绿洲建设、荒漠化治理、精准扶贫的产业经济和发展战略,让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种植户、市场都有明确的认识,让枸杞产业长期稳定发展。
随着国际国内枸杞产业竞争的不断升级,青海枸杞产业所面临的竞争形势和市场考验也越来越严峻。青海枸杞产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继续前进?找到有效的措施使枸杞产业竞争力得到提升,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省政协常委张周平经过调研后发现,品种培育滞后、精深加工滞后、品牌建设滞后是我省枸杞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他建议,加强育种和栽培技术创新,形成与自然环境、枸杞品种对应的青海地方枸杞栽培管理技术;加强枸杞龙头企业建设;打造青海柴达木枸杞品牌,使青海柴达木枸杞形成更广泛的市场认知度,加快建立以电子商务、信息网络化、信息自动化为主的枸杞产品市场信息体系,提升分散农户生产经营的组织度以及与市场对接。
作为一家集枸杞种植、生产及销售一体化的专业枸杞企业的负责人,省政协特邀委员邱雪梅建议,严格把握种植源头,优化资源整合,落实有机产业规划,开垦青海柴达木盆地,严格把握种植源头,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方案措施和更全面的支持扶持手段;革新品类精深加工,重视有机枸杞全产业链种植与加工。
中科院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李玉林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农科所研究员任刚都将研究点放在了枸杞种植品种上,建议,加大政府引导力度,尽快建立枸杞种苗繁育基地;加大种植品种研发,不断提升枸杞品牌效应;加快病虫害防治,坚持枸杞产业走绿色有机之路;加强自主品牌的宣传,建立稳定高质量的品种采穗圃;在各主要种植区域建立新品种的高产示范展示区,突破品种单一化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省枸杞产业的发展,枸杞生产加工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全省枸杞产业总体还是处于生产烘干枸杞、免洗枸杞的‘原生态’状态。”省政协常委王建民在发言时说。她建议,科学规划管理,提升产业定位,统筹产业发展;规范市场运作,带动产业升级;实施品牌战略,强化宣传推介;搭建产销平台,打造智慧农业;多元开发利用,推动循环发展,使枸杞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三个小时的座谈里,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与省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力求增进共识,为推动我省枸杞产业的发展形成重要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