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媒体行:枸杞产业已经在柴达木地区产生“红色”热量

20.11.2014  11:37

      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德令哈市是柴达木盆地荒漠化危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又是柴达木盆地的绿洲农业区,由于风沙危害,造成农业减产,生活在这里的各种人民深受其害,荒漠化危害成为制约德令哈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18日上午,参加生态环保媒体行的采访团来到德令哈市怀头他拉枸杞种植基地,一眼望去,严寒中的枸杞已失去夏日里的繁茂和火红,枝头零星还挂着几颗,放在嘴里嚼犹如蜜一样香甜。

  2000多亩的枸杞林里,几名技术员正在劳作着。来自宁夏中卫市中宁县的裴东红对记者说,海西就适合种植枸杞,这里的光照充足,挂果时间长,有的能挂果时间达半个月,品质自然就好。而在他老家宁夏,枸杞挂果七天不收获就会烂掉。虽然宁夏的枸杞可收十茬以上,海西只能收三至四茬,枸杞的品质却不是在一个台阶上。裴东红和他的十几名老乡每年都会到海西来剪枝,他说几年前来的时候,时常有风沙天气,这几年随着枸杞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大,风沙已经不再“肆意妄为”,空气湿度也明显提高了,这些都是大面积种植枸杞的“功劳”。

  近年来柴达木地区的枸杞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已达31万亩,保护野生黑枸杞19万亩,据测算,种植30万亩的枸杞每年固定的二氧化碳折算经济价值为7亿元,每年可释放氧气51.2万吨,折算经济价值为25.6亿元。30万亩的枸杞全部采取高校节水措施,每年可节约水2.46亿立方米,这对于水资源十分稀缺的柴达木盆地显得尤为重要。

  柴达木地区的枸杞产业不仅很好的起到了防沙固沙的作用,也带动了周边农民增收致富,产生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日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