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红时说丰年

26.09.2016  23:09

  青海新闻网讯 9月7日,白露。格尔木市大格勒乡7200亩枸杞进入第二茬采摘季,红彤彤的果实经秋风一吹,欲发娇艳。海西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地头紧张地架设新增的变台,以解决枸杞烘干和存放的用电需求。

   听说优质电能和优质枸杞更配哦

  今年国网海西供电公司着手升级改造了供应大乡居民生产生活用电的10千伏勒一路、勒二路两条线路,清理线路走廊环境;枸杞采摘时,又对全乡唯一的变电站——35千伏大格勒变电站的设备展开特巡,对35千伏沙勒线上的T接点开展隐患排查。

  9月2日夜间的一场强降雨,让35千伏沙勒线告急:18号杆B相基础露出1米。险情就是责任!国网海西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的王帅和另外两名队员,带着高压跌落保险、导线、镐头、铁锹,赶往故障点。通往大格勒乡的乡村公路已被冲毁,车辆只能绕道,三人背着沉重的备品备件,绕道二十公里,黎明前赶到了故障点。借着手机屏幕微弱的荧光,对坍塌的杆塔基础进行加固。

  强降雨将晾晒场上来不及收的100多吨枸杞冲得七零八落,杞农们望着和泥和水的枸杞子,心痛不已。拂晓时,雨停了,又深又急的水涡将三人冲击的难以站稳,三个人把拳头粗的绳子缠在身间,彼此拽扶着,完成了杆塔基础的加固扶正工作。恢复供电后,100多吨枸杞飞快地进了烘干车间,将杞农的损失降到最低。

  “今年的枸杞比往年个头大、成色好,很抢手。供电公司帮我们解决了烘干房的供电问题,我们今年不愁了。”大乡中村龙羊村的村民曹学伟掮着铁锹,急着去晾晒场。他今年承包了28亩枸杞地,头茬就摘了5万斤鲜果。他家是1979年建龙羊峡水库安置迁移移民中的一员,至今已过去了30多个年头。

  “有电的日子好啊。”小曹的父亲老曹说,“从1979年搬到这里,2003年1月23日村里才通上电。那天正好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三,35千伏大格勒变电站正式运行,全乡人那叫一个高兴啊,载歌载舞的,就是过年也没这么热闹。”

  父子俩走进了一望无际的枸杞地,背后是铁塔的影子。

   红果果” 伐开心“ 小赫兹” 来解忧

  大格勒乡自2007年建成枸杞基地至今已过去9个年头,生产的枸杞全部出口东南亚、欧盟等国际市场。海西供电公司全力为千亩枸杞排灌、采摘、冷藏、保鲜、烘干等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保障。

  2015年国网海西供电公司根据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梳理排查乡村三相负荷不平衡、超负荷运行、电压超限的配电变压器,并对大乡四村八社的配变负荷开展调整及调换工作。经过这一轮升级改造,乡里部分10千伏老旧线路得以改建。针对该乡枸杞基地种植面积大、设备线路长、用电设备多的特点,海西供电公司在枸杞采摘前做好负荷调控,安装临时变台,供电质量得到了保障。同时定期组员工对其安全用电开展了“拉网式”的专项检查。工作人员还通过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枸杞深加工企业安装、检修电力线路及电器设备,并发放安全用电宣传手册,讲解安全用电的方法,并教会村电工如何安全的处理各类用电故障技巧。

  “以前我们的冷库压缩机经常罢工,真让人恼火,整个厂房冷库压缩机的功率为43千瓦,再加上生活区100多人的日常生活用电,所有的加起来和100多户村民合用一台变压器,一到晚上就经常电压不稳,导致制冷的压缩机也无法正常运转,而冷库里成百吨的鲜果随时都有可能腐烂,为此我还打过95598。”说这话的是大乡东村曹家村的村民曹兴海。

  曹家村村口的新变压器,在秋光里泛着奇异的光彩。曹兴海指着那上面的电力符号笑着说:“现在连村里3岁小孩都知道,那是电的符号,我们管它叫小赫兹。”

  “有了小赫兹,我们的红果果才开心了。有了充足的电,制冷压缩机工作起来很给力,浇灌、制冷、烘干,开关一按就可以直接搞定,再也不用担心枸杞卖不出去了。”说到电网升级改造后带来的好处,曹兴海显得非常兴奋,因为电压质量上去了,对他而言今年的收入只多不少。“小赫兹”的倾力解忧,让优质的柴达木枸杞漂洋过海,鼓了当地百姓的“钱袋子”。

  一根根银线连接着田间与庄廓院,一箱箱包装完好的鲜果正在装上3台冷冻运输卡车,等待漂洋过海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