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让海西绿色产业道路越走越宽
如果说,柴达木八百里瀚海,以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成就了海西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领跑地位的话。那么,海西的七年之功,在茫茫戈壁绿洲上种下的30余万亩枸杞,则是在“绿色发展”的召唤中,为海西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另一个“引擎”,营造出了柴达木枸杞品牌的国际形象之路,打通了致富奔小康的富民之路。
副州长孟海说,柴达木盆地海拔高、冷凉气候的条件以及荒漠和绿洲相互循环作用,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造就了柴达木枸杞的高品质,经过6年多的发展,目前,实现产值近20亿元。
柴达木枸杞种植,缘于2008年,青海省确立的“生态立省”战略,在这一战略中“西部枸杞”造就了柴达木枸杞产业的蓬勃兴起。红红的枸杞,在让亘古的瀚海戈壁因之鲜活与生动中,既描绘了新的生态亮点,又以红色产业链,把触角伸向国内外市场的博大空间。2014年,海西全境枸杞干果产量达5.2万吨,销售收入达19.74亿元。其中,枸杞出口880.4吨,创汇1338.4万美元。产值占全州农牧业总产值的49.2%。
经过七年的枸杞种植,海西已成为国内第二大枸杞产地。红红的枸杞不仅映红了柴达木,也映红了种植户的笑脸。海西的枸杞种植与其他省区相比起步较晚,却走得快、走得远,这凭的就是柴达木盆地独具特色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成就了柴达木枸杞营养成份高、口感佳、外观好、纯天然的上乘品质;凭的就是海西党委、政府手牵手地帮助千万农牧民,从小麦、油菜、青稞“老三样”的庄稼地里走了出来,在土地上实现了华丽的“转身”;凭的就是政府倾情倾力的支持与主导,广大种植户发家致富的热情,催生了德令哈、格尔木、都兰、乌兰等地的枸杞产业快速发展。种植规模日趋扩大、效益迅速提升,让“柴达木枸杞”在声名鹊起中产生的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大。
每年枸杞的采摘旺季,几十万省内外采摘劳务大军涌入盆地,红枸杞不但丰富了种植户,也让采摘人尝到枸杞“红利”。一部分曾从事矿山开采、房地产业的“老板”,也纷纷调整方向,或种植或经营跻身枸杞产业行列。一批枸杞种植和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应运而生,形成了种植、精深加工、包装、销售等环环紧扣的完整产业链。
随着枸杞种植面积越来越大,枸杞产业的“林下经济”也渐成气候,枸杞种植加工企业托起的枸杞蜜、枸杞鸡、枸杞羊已开始显露头角;伴随精深加工的拓展,枸杞系列的籽油、浓缩汁、干粉、果酒、泡腾片等20多种新产品陆续开发“登场”;德令哈、诺木洪等地制干基地建成,浓缩汁生产、保鲜、色选生产线和枸杞交易市场陆续投运。“大漠红”、“高原美”、“藏地”、“圣峰”等龙头企业凭借研发枸杞新产品,扮靓自己的品牌,走俏国内外市场。
孟海就下一步柴达木枸杞产业重点工作说,我们通过加快园区建设,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推进枸杞标准化生产抓好枸杞质量安全,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延伸产业链,实现百亿元产业的发展目标。同时要加强市场营销,建立完善营销网络,挖掘品牌前置,打造柴达木枸杞“原生态、绿色有机、高端、尊贵”品牌形象,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还要加强科研与创新,加强技术推广及应用,发挥科技对枸杞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作用。
柴达木枸杞产业历经种植业结构调整,绿色生物资源培育、产业集群打造的发展过程,已成为我省特色农产品的新名片,产业的发展潜力和产品的市场前景得到国内外的认可和关注。国家按照行业归口分别建立了“柴达木枸杞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柴达木绿色食品保健品出口基地”、“全国高寒区枸杞种植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国家级出口枸杞质量安全示范区”,伴随着“柴杞”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柴达木枸杞”从此步入了国家保护范畴。
七年多的持续发展与探索,海西在绿色产业发展上收获的不仅仅是枸杞,更是一种坚定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