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柴达木盆地对外开放的路径选择

13.03.2019  09:24

  海西州作为青海省的重点发展地区,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省“一优两高”战略的深入推进,立足自身优势,树立大局观念,找准差距,明确目标,主动融入,对于加快形成新时代柴达木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海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

   加快柴达木对外开放步伐的必要性

   一、打造开放柴达木是海西必须承担的政治责任

  丝路漫漫,泽遗百代。“一带一路”沿线地域辽阔,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和旅游资源,被称为21世纪的战略能源和资源基地。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以来,从理念构想到人心聚合,从顶层设计到项目落实,“一带一路”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在发展中完善、在合作中成长,展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和宏大的时空格局,正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青海省委、省政府在深化省情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将青海建成‘一带一路’的战略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的战略目标。海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作为青海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经济大州,省委、省政府对海西的定位要求是,“建成青海省向西向南开放的“桥头堡”和全省对外开放的战略支点。”所以,加快对外开放交流、加深彼此融合沟通,既是海西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指示的务实举措,也是海西在全国、全省发展中必须承担和履行的政治责任,立足自身优势、树立大局观念,找准定位、明确目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形成新时代柴达木对外开放新格局。

   二、远离国内外市场的州情决定柴达木必须扩大开放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海西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和远离市场的边远地区,资源富集,但科技转化程度依然较低;人文厚重,但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全要素”未得到充分释放;大漠戈壁、蓝天白云,但全域旅游、全景海西的潜在价值未得到完全的激发和认知。诚然,每一个区域发展都会受到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和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海西也不例外,与全国内陆沿海等地区横向比较,独特的资源禀赋是优势所在,但远离市场是发展中的最大短板,海西的盐湖化工、油气化工、煤化工、金属冶炼、新能源、新材料、特色生物等优势产业的产品市场主要在州外、省外,属于高度的“外部依赖”型经济。推动海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结构调整、产能转移、动能转换,就必须依托国际国内市场,在开放共赢、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形成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产业相近地区间的深化交流和务实合作。

   三、科技瓶颈倒逼柴达木必须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科技人才

  回顾柴达木的开发建设史,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时至今日,我们依托传统资源优势谋发展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进入拐点,传统产业亟待转型升级,循环经济发展急需提高科技含量,延伸高精尖、高附加值产业链条,尤其是作为国家战略性资源的盐湖资源,深度开发和利用钾、镁、锂、纳、硼等资源,很多技术我们是没有的,甚至有的技术在国内还是空白,这就迫切需要海西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引进美国、加拿大、白俄罗斯等国家在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面的先进技术,广泛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促进盐湖资源开发技术交流、产品贸易和产业合作,共同推动盐湖资源开发、钾盐钾肥及镁锂产业、熔盐储能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加快建设中国乃至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集群。

   四、促进干部群众思想解放观念更新需要扩大对外开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抓住思想就抓住了影响发展的“牛鼻子”。海西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型地区,干部群众来自五湖四海,思想相对比较解放,但是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全球化进程日益深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积极融入国家战略,谋划实施的千亿元锂产业集群、千亿元新材料产业集群、千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千万吨原油储备及油气化工产业集群、千亿元特色生物产业集群都是战略性产业,加快推进的中国西部(柴达木)飞机绿色回收中心、光伏领跑者基地、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中国模拟火星基地等项目都是百亿元大项目,如果我们故步自封、因循守旧,没有新的思想、没有新的理念、没有新的思维,这些事关海西长远发展的产业和项目都难以实现,推动转型发展就缺失支撑和动力。所以,我们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和高素质人才,促进干部群众思想再解放、观念再转变,为海西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打造开放柴达木的可行性条件分析

   一、海西地处古丝绸之路的青海主干道,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渊源

  文化承载历史,文明昭示未来。翻阅历史,古丝绸之路途经青海,形成“青海道”,又称南丝绸之路,是丝绸之路最繁荣的干道之一。“青海道”分三路,北路出西宁向西北行,渡大通河,越祁连山进入甘肃;中路出西宁经青海湖北岸,沿布哈河进入柴达木盆地北缘至今天的大柴旦地区,穿越达布逊湖、东西台吉乃尔湖、向西北翻越阿尔金山与河西道相接进入新疆鄯善;南路自西宁由湟源跨日月山,沿青海湖南岸、柴达木盆地南缘,向西南途经今天的都兰、香日德、诺木洪、格尔木西出茫崖至新疆若羌。中路和南路均横穿柴达木全境,汉武帝时,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就取道柴达木盆地返回。柴达木自古就是东接中原,西连中亚、西亚以及欧洲、非洲各国的桥梁和纽带,尤其在河西走廊出现战乱之时,“青海道”更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而今天的都兰、德令哈、格尔木、茫崖等城镇,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驿站”和重要节点,必将续写新的辉煌与繁华。因此,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海西具有厚重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多维度扩大开放、多视点深化合作等方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融合交流、互动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二、海西地处稳藏固疆通甘连川的重要战略地位,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突出

  海西地处青甘新藏四省区交汇的中心地带,具有独特对外开放的前沿优势。向东,连接省会西宁,积极融入兰西经济区,围绕都兰香日德入川大通道和格尔木至成都铁路的规划建设,连接成渝经济区,同时借力浙江对口支援平台,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向南,海西州的格尔木市一直是进出西藏的“旱码头”,依托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开辟经西藏至尼泊尔、印度等南亚国家的开放大通道,同时围绕格尔木至大理铁路规划建设,积极融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向西,海西与新疆的南疆地区相连,依托茫崖连接新疆的通道和即将建成通车的格库铁路,开辟进入新疆至中亚、西亚交流合作通道,积极融入中巴经济走廊。向北,依托柴达木至河西走廊的公路和即将建成通车的格敦铁路,开辟通过敦煌北上新疆连接霍尔果斯口岸进入北欧的通道,通过河西走廊衔接中蒙通道。围绕东南西北四条路径,打造和形成东接川渝融长江、西连新疆通中亚、南通西藏达南亚、北邻甘肃接内蒙古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只要海西研究好、发挥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的契合点、互补点、融合点,就能为开放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和条件。

   三、海西资源富集产业蓬勃兴起,对外开放的物质条件比较殷实

  “聚宝盆”柴达木盆地已发现矿产114种,各类资源价值量用现价计算可达158万亿元,其中钾、钠、镁、锂、石棉、芒硝等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特别是钾盐储量达11亿吨,钾肥产能占到全国钾肥产量的90%以上,锂资源储量占全国的83%、占全球的60%,盐湖提锂已成为世界第一。海西坐拥全国唯一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经过多年发展,初步建成盐湖化工、油气化工、煤化工、金属冶金四大传统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特色生物、文化旅游四大新兴产业,主要工业产品已经达到125种,以氯化钾为主的钾系列产能已经超过千万吨,以钠利用为主的原盐和碱系列产能接近千万吨,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达到千万千瓦,特色农牧业发展突飞猛进,尤其是高原有机枸杞、藜麦放眼全国都是独一无二。柴达木盆地已成为全国最大钾肥产业基地、国家重要纯碱生产基地、中国陆上第四大主力气田、全国重要光伏发电基地、中国有机枸杞种植面积最大区域,每年经欧盟认证的有机枸杞出口额位列中国首位,这些都为加快对外开放印证了实践路径,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四、海西文化多元地貌多彩多民族融合共生,对外开放的软实力声誉度较高

  柴达木盆地因记载在小学语文课本而家喻户晓,因“聚宝盆”而享誉全球。盆地南边的昆仑山是世界三大神话之一的中国文化的起源地,北边的祁连山是中国北方的水源涵养地,西边的阿尔金山是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两大高原、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两大盆地、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大保护区的金色分割线,域内32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高山、冰川、雪峰、戈壁、沙漠、湿地、湖泊、雅丹等应有尽有,许多还是独一无二,如中国地理杂志力荐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的“天空之境”、没有一根桥墩和立柱纯由天然结晶盐壳构成而久负盛名的奇观“万丈盐桥”、超过8%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没有记载的神秘“外星人遗址”等等,可以说柴达木盆地到处都有黄金旅游景点。同时,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传承流芳的昆仑文化、诺木洪文化、吐谷浑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吐蕃文化、德都蒙古文化、现代文明融合文化相互交映、纳蕊吐芳,生活工作在这片热土上的蒙、藏、汉、回等33个民族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交往交流交融。柴达木这种神奇地质环境和独特文化的完美结合,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且有较高声誉度的优势资源,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开展人文交流、共同打造黄金旅游线路方面有较强的互通性。

   打造开放柴达木的路径探索

   一、依托优势资源,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

  加快柴达木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就必须从海西的优势资源看齐,深挖潜力走特色之路,加快推进“五个千”产业集群建设,实现产业结构重大调整、发展动能重大转换、企业发展重大转型。千亿元锂产业集群,以盐湖资源综合开发为重点,延伸锂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建设国家重要锂产品生产基地;千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国家光伏“领跑者”基地、零排放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同时带动装备制造、熔盐储能等大产业发展;千亿元新材料产业集群,构建以金属镁及镁基合金、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功能材料、新型电池材料等为主要发展方向、上下游产品接续配套的新材料产业体系,打造国家重要的冶金材料、新能源材料、新型化工材料产业基地;千亿元高原特色生物产业集群,以枸杞、藜麦、中藏药、野血驴、沙生植物等高原特色动植物资源开发为重点,着力培育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生化制品、生命科学、健康环保等特色生物产业,着力打造国家有机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千万吨原油储备及油气化工产业集群,以石油、天然气、油页岩、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为重点,建设千万吨油气田,形成千万吨级炼化产业,进一步巩固青藏高原油气化工基地战略地位。同时,推动更多海西优质企业上市,把盐湖公司、西部矿业等上市企业打造成国际性大企业,利用5至10年将盐湖公司建成全球镁锂钾行业最大的领军企业,提高同行业全球竞争力。

   二、抢抓历史机遇,加大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海西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尤其是交通方面的投资大幅增加,境内现有国道3条,省道6条,干线铁路1条,支线铁路2条,民航机场3座,陆地优势、空中优势得以很大提升,但深处大陆内部,与外界交流渠道少的客观现实依然存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就要积极构建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实现区位优势加速向经贸优势转化。加快建成格尔木—拉萨、格尔木—茫崖等高速交通网络,加强普通国省干线至甘肃(河西走廊)、西藏、新疆及相邻市、州、县的通道建设,形成以格尔木为枢纽、联通河西走廊、南疆、西藏及成渝的铁路网,开通西宁至德令哈至格尔木动车组,构建快速便捷的铁路网络,加快推进重点城镇、重点景区通用机场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航空运输服务网络。打造面向西亚、南亚国家的“柴达木—华夏之心”中国最安全的云数据中心暨青藏高原数据灾备中心,加快格尔木、德令哈智慧城市建设。

   三、融入国家战略,建设对外开放的支点和载体

  海西不沿边、不靠海、欠发达,但海西不保守、不封闭,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依托资源禀赋、战略区位和特色产业优势,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面向南亚、中亚、西亚开放的大棋局中落子布阵、寻求出路,开放海西焕发出勃勃生机,呈现新的态势。就目前而言,德令哈·尼泊尔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引进尼泊尔民族手工业及加工业、藏医药等产业落地海西,着力建设中国格尔木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贸易电商平台、保税展示交易平台。构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联动发展的合作平台,在盐湖、新能源、旅游、蒙藏医药等优势领域谋划筹办国际展会和大型论坛,搭建多层次对外交流的节会平台。优化贸易结构,开拓中亚、西亚、南亚、北非等新兴市场,开行格尔木至俄罗斯彼尔姆、德令哈至俄罗斯巴尔瑙尔两条中欧班列线路,扩大向印度的铁海联运班列,扩大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特色产品出口,成为了海西州充分依托特色产业优势、优化外贸运输方式、提升外贸发展质量的重要渠道,为海西州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注入了新动力,将有力促进海西州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构建海西州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新时代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扩大交往交流,不断做大柴达木的朋友圈

  海西在宗教信仰、人文习俗、文化传承等诸多方面与新疆、甘肃、西藏等临近地区及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国家有许多融通之处,有着开展人文交流、经济交融、社会交往的独特优势。应充分发挥蒙古族、藏族、回族等众多民族的民俗文化、宗教信仰、经营经商的优势特点,加强与中亚、西亚、南亚等国家主要城市的人文交往,增强彼此间的了解和互信,打造海西在“一带一路”上的“朋友圈”。对内,加强与西藏、新疆、甘肃等周边地区,对口支援海西的浙江省,北京海淀区等友好州区,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带,以及国内“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城市和地区的交流互访,建立和巩固更加良好的合作帮扶互助关系。对外,主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缔结友好城市,建立友好城市互访机制,设立面对中亚、西亚、南亚国家的商务代表处,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科技、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友好交往,积极组织参加国际经贸文化交流活动,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积极宣传推介,提升国内国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加强与国内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主流媒体、华文媒体的战略合作,大力宣传海西参与建设“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现实基础、未来蓝图、重大项目和重要成果。开展双向宣介活动,借嘴说话、借筒传声、借台唱戏、借船出海,提升海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组织参加“进博会”“广交会”“俄罗斯食品展”等国际性展会,定期举办世界钾盐钾肥大会、光热大会、柴达木(国际)富硒有机枸杞节等系列有声势、有影响、有成效的节会活动,联系知名媒体、网络大V来海西采访拍摄,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艺术家、记者来海西考察交流,让外界更真实、更广泛、更生动、更直接地感悟海西、领略海西、宣传海西、推介海西。

   打造开放柴达木应重视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以改革创新为手段,必须形成国际性的大产业,培育引进实力型大企业

  海西由于地处高原内陆,自然条件恶劣,技术、资金、人才、劳动力等瓶颈问题突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层次较低。必须充分依托资源优势,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着眼中亚、西亚、南亚、北欧等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大力推进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瞄准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努力在装备制造业、盐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有色冶炼等方面研究制定合作路线图,积极引进一批旗舰型、航空母舰式的大企业走进海西,积极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配套性强、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龙头型、基地型产业项目进驻园区,出台优惠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在国家统一要求下制定负面投资清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激发企业家创新创业热潮,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同时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产业转型,加快传统基础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动力强劲的新引擎。

   二、积极融入国家战略,争取建设国家西部自贸区和国际陆港

  海西独特的区位优势,其“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地位更加凸显,但是缺乏对外开放的载体和平台。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充分利用海西“稳藏固疆,通甘入川”的区位优势,依托资源禀赋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产业、技术优势,发挥好“桥头堡”作用,积极寻求与西亚、中亚、南亚国家的合作空间,加大投资贸易合作。必须积极参与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按照青海省青藏国际陆港“一港两区”的总体布局,加快建设以格尔木市为主导的“西港区”,借助青藏铁路辐射西藏、格库铁路辐射新疆、格敦铁路辐射河西走廊、入川大通道辐射西南,打造海西联通西南、西北直至中亚、欧洲的重要商品交易中心和大宗工业品集散地。积极申建中国格尔木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开展国际贸易、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等业务,在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扩大外商投资领域,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内外流通融合、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治环境规范的对外开放高端平台。继续加大全州产品对外宣传力度,引导和鼓励州内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展会活动,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促进经贸交流合作。通过对口帮扶和引进人才等方式,从全国引进具有自由贸易区专业知识人才,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形成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有计划地培养和储备一定数量熟悉自由贸易区工作的专业人才,逐步壮大海西州对外开放领域人才队伍,提升对外开放工作水平。

   三、继续补齐短板,提高跟南亚、中亚、西亚和北欧的交通到达率

  海西拥有丝绸之路青海道的两大通道,是中国内陆向西亚、中亚、南亚和欧洲开放的最前端。必须加快完善跟南亚、中亚、西亚和北欧的通道功能,重点推进青藏铁路和正在建设的格敦铁路与兰新铁路接通,衔接新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通过格库铁路接通中巴经济走廊,通过格成铁路连接成昆铁路与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通过青藏铁路连接拉日铁路开拓中尼印经济通道,通过大格铁路打通云南、西藏、青海(主要是海西)、新疆四地客货交流的铁路主通道。大力拓展航空新航线,力争开通格尔木、德令哈等重点城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重点城市的航空线路,构建海西州与中亚、西亚、南亚的大航空格局。围绕打造海西第二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加快面向东中部地区的新能源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谋划建设面向尼泊尔、印度等南亚地区的跨境新能源特高压电力输送通道,规划建设中哈石油管线延伸至格尔木工程,切实构建起联通国际经济走廊的铁路、航空和能源通道体系。

   四、认真研究文化坐标,打造昆仑文化、白兰和吐谷浑等国际品牌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海西作为昆仑神话、昆仑文化的发祥地,孕育衍生的氐羌文化、诺木洪文化、吐谷浑文化、吐蕃文化、德都蒙古文化、藏族文化等都曾在柴达木留下了极为光辉灿烂的一页。昆仑文化和昆仑神话是海西文化发展中最为闪亮的坐标、最为璀璨的明珠,必须自觉担负起传承和弘扬昆仑文化的历史责任,着力打造昆仑文化品牌,让世界了解和认同昆仑山、昆仑文化,并大力挖掘打造吐谷浑历史文化品牌及白兰古城,大力打造吐谷浑及白兰文旅品牌,保留好吐谷浑汗国“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汗国消亡于斯”的白兰古城的记忆,加强与中亚、西亚、南亚等国家主要城市的人文交往,深入发掘以昆仑文化为核心的多元文化,向“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发散海西文化,接纳融合外来文化,联合举办“丝绸之路艺术节”“友好城市文化交流周”“中亚南亚海西文化艺术周”等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将海西州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人文宝地以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深入开展人文交流的重要基地。

   五、尽可能地扩大对外籍人员的进入区域

  “一带一路”建设为海西开放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但由于格尔木、德令哈、大柴旦等属于限制对外开放地区,外籍人员入境审批程序复杂,审批时间较长,入境人数限制严格,这对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带来诸多不便因素,同时也限制了海西经济交往、文化交流等的进一步发展。开放的层次和区域决定发展的水平,必须在确保国家军事安全的前提下,积极与国家有关部委衔接,争取进一步放宽外国人停留、进驻和创业兴业的进入区域,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经济带,推进实施一些需要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的重大项目,大力发展外贸出口型经济,促进文化旅游向国际开拓,积极深入探索对外开放合作机制,推动实现整个大西北和周边地区在产业、物流上的互通互联。

  海西在改革开放大潮下,正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以及省委省政府打造开放柴达木的战略,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实施,海西的战略区位、能源资源、产业基础、人文资源、物流枢纽等独特优势将愈发明显,必将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构筑起中国西部近西南与国际接轨的外向型经济走廊。